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人民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在服务基层征途上唱响“青春之歌”

2023-07-31

盛夏骄阳,万物竞茂。生机盎然的小乡村里,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实践师生穿着火红的队服,走进一户户村民家中,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基层治理……一幅激荡着青春力量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近日,大连理工大学480余支实践团、450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假走进基层、走进乡村,奔赴全国各条战线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乡村办实事

“快来看我们新架设的智能种植柜!”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大刘家街道洼子店村,在大连理工大学“智慧助农,以心筑梦”实践团的支持下,农户李大爷家中新架设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垂直农业种植柜,有效解决人工种植环境温度控制不精准的问题,李大爷正翘首以盼,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今年暑期,大连理工大学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导向、品牌导向,引导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乡村、走进社会的广阔天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高校人才助力为我们带来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村强民富添了‘一把火’。”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桃源村迎来了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实践团师生,设计村LOGO、搭建小程序…今年,实践团在桃源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用自身所学为乡村发展办实事。大连理工大学倡导每一支实践团完成“阅读一本经典著作、开展一次实地现场调研、举办一场集体讨论、干好一件有益实事、讲述一个生动故事、发出一次实践之声、撰写一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的“七个一”行动,让实践过程“更务实”。

科技创新促振兴

“国内外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相当缺乏,迫切需要绿色防护新技术。”在广西南宁,大连理工大学“菌百克”实践团连续三年针对农业细菌性病害走访调研了十余个村庄,带着实地调研总结的关键问题,实践团创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抗菌剂。“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找到了科研的突破口,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研发的抗菌剂已经在今年落地,应用证明可以抑制对应病害70%的活性。”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君教授带领实践团前往企业沟通成果转化事宜,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创新设计“科技实践”重点立项制度,吸引150余名指导教师、50余名和杨君教授一样的领军学者、专业教师参与带队,突出将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我们前往大连市多个街道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社区对于未来韧性提升的目标所在。”曾获全国百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辽宁省“挑战杯”特等奖的“在灿烂的阳光下”实践团今年将继续从韧性能力基础、韧性目标提升两个板块出发,调研针对雨涝灾害的各社区的稳定能力、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大连理工大学重点选拔了30支科技实践团队,紧密结合“挑战杯”“互联网+”等科创竞赛及科研成果转化,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科技元素“更凸显”。

持续深耕建品牌

“新疆的孩子们时常会发来消息:‘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在大连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出征培训会上,曾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的森巴提·叶冉同学动情地讲述着她和小伙伴创建“大爱吾疆”实践团的经历。从“无人问津”的小团队,到走进新疆4个地区、7个县市、25个乡村,他们坚持以实地调研、公益支教等形式探寻家乡发展,支教时长达到500余小时,受益学生多达7000人。这是大连理工大学秉承“一个品牌团队带动一批团队”工作理念的生动体现,学校注重深入挖掘品牌特色、重点孵化品牌团队、创新讲好品牌故事,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品牌。今年,阿丽代·阿不力克接过学长学姐手中的接力棒,在学校的支持下将实践范围扩展至新疆9个地区,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小讲堂,续写天山脚下“大爱吾疆”的故事。

“今年是我们团队接力的第十一年,我们将暑期的短期支教发展成为长期定点性的教育帮扶,助力藏区发展。”十一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西行寻梦”实践团共派出164名队员奔赴西藏,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村等地展开支教活动,以小小萤火,照亮颗颗童心。

今年,学校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依托团队前期实践成果,在全校选树20余支品牌实践团队,形成“一院一队”的品牌实践格局,以点带面,引领更多实践团队做持续且深入地社会实践。下一步,学校还将对品牌团队重点培育,使品牌效应“更聚合”。

“学校一直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积极构建‘1236’实践育人体系,我们将继续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品牌特色,引领青年学生走出校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刘精晶说。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59255/700601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