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工
首页 >> 媒体大工 >> 正文

【中国网】在西部,大工人将青春化作格桑花盛放!

2023-08-22

赤心赤子,西行千里

心手相牵,共铸明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了助力西藏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2023年7月22日,大连理工大学“西行寻梦”实践团抵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进行为期13天的公益支教和实践活动。

团队由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等三个学部院的16名成员共同组成,在两周的实践活动中,“西行寻梦”实践团为曲下村及其周边的中小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对拉孜县的非遗文化、文旅经济进行了全面调研,编撰大工青年成长与希望的乐谱,以少年之力共谱时代华章,以大工力量助力民族团结。

图1 实践团带队老师与成员合照

01育人志在千里,雪域桃李芬芳

历经四千七百多公里的路途辗转,西行寻梦实践团于2023年7月22日晚抵达支教地拉孜县。本次支教课程共分为八个模板:健康课程守护西藏地区儿童身体健康,思维导图、职业规划课程帮孩子清晰自我,趣味实验动手制作培养特长爱好,诗歌朗诵筑牢爱国教育第一线……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全方位挖掘兴趣,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

图2 第一天课间孩子们的合照

实践团以加强藏区基础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课程准备阶段,实践团成员认真研讨、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精心制作每一张课件,努力实现课程质量最大化,争取在短暂的支教中带给藏族孩子们丰富知识。

图3 实践团成员正在备课

图4 实践团成员正在备课

在支教的第一天,曲下村及其周边乡镇共78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全天的课程。稀薄的氧气难抵藏族孩子们的热情,纯真的信仰写满藏区圣地。他们天真烂漫、求知若渴,眼里的纯真与热烈,让实践团成员将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置之脑后,希望带给孩子们更多知识和陪伴。

图5 实践团成员正在上刮画课

图6 刮画课上老师与小朋友的合照

图7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宣读课堂要求

实践团别出心裁,定制了“西行寻梦”专属红印章,创新设计了“集章换礼物”的课堂制度。向每位上课的孩子发放盖章卡纸,通过课堂发言、成果展示、作业评比等活动鼓励西藏的孩子在课堂上勇敢表达,不断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随着支教课堂的进行,孩子们从在课堂上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到课堂互动环节主动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次次鼓掌与一声声称赞成为勇敢表达的火种,点燃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图8 小朋友在课上发言

图9 小朋友踊跃上台展示作品

图10 时间胶囊课孩子们与写给五年后自己的信(盖有西行寻梦红戳)

在风筝制作课上,孩子们对梦想的表达真挚且热烈:“我想当消防员,保护人民!”“我要当军人,保家卫国!”“我的偶像是科比,我在风筝上写了24号,以后我也想当篮球运动员,为国争光!” “老师,我还有一个梦想是画家!”……小朋友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在风筝上,绘满童心的风筝飞向天空,带着孩子们美丽的梦想飞向远方。

图11 风筝制作课上小朋友正在绘制风筝

图12 小朋友们举起风筝的合照

图13 风筝制作课后同学们一起放飞风筝

在贝壳粘贴画、花样跳绳等特色课中,实践团成员发掘孩子们在艺术、体育等方面非同寻常的天赋。成员们坚信少年稚嫩肩膀,终将以鸿鹄之志,展鲲鹏之翅,终将因国之使命,成国之大器。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建立与世界的连接,指引他们找到前行的方向,正是“西行寻梦”支教团十一年坚持的意义所在。

图14 小朋友的贝克粘贴画作品

图15 小朋友绘制的脸谱作品

图16 声乐课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唱《一路西行》

图17 小朋友在认真学习声韵

八·一建军节当天,实践团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筑梦强军之旅,开展了建国强军特色课程。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介绍建军历史,带小朋友了解和认识军队标志,并通过课堂抢答互动,活跃课堂、加深记忆,学思深悟,筑爱国之心。

图18 实践团成员在讲授建军历史

离别会上,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以歌声和拥抱表达不舍,互相书写明信片,将爱的话语凝结成雨露,浇灌梦想的新芽,赋予它破土而出的力量。

图19、20、21、22 离别会上同学们对实践团成员表达感谢

颁奖环节,孩子们拿出累积有“西行寻梦”印章的积分,领取实践团定制的专属礼品礼物,全体老师签名飞盘、大工限定冰箱贴、大工明信片、大工定制书签、跳绳等礼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图23、24 离别会上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发放奖品

支教虽然短暂,但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交流、一同成长,亦师亦友。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也与拉孜县团委架起坚实的友谊之桥。

图25 离别会后实践团成员与所有同学的合照

情暖童心,爱撒拉孜,师生携手,共筑未来。在这个炽热的盛夏,实践团成员们为孩子们插上隐形的翅膀,使他们能飞出高山、飞出蓝天,飞向自己心中满载希望的太阳。

02 打造百年藏刀,奏响雪原赞歌

实践团的支教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有“手工艺之乡”的美誉,这里传承有藏刀、六弦琴、藏银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行寻梦实践团前往拉孜县藏刀展览馆,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刀的制作发展过程。

图26 非遗传承人制作的藏刀

“一把纯手工藏刀具有不生锈、割破伤口不会发炎、具有磁吸三大特性。”普达瓦的儿子,也是第七代藏刀传承人多吉占堆向队员骄傲地讲述,并希望在接过父亲的手艺后,通过产品创新,让拉孜藏刀能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喜爱。

图27 实践团成员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解

图28 实践团成员参观藏刀的制作过程

“鸟儿不能没有翅膀,藏族人民不能没有歌舞”,六弦琴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乐器。实践团拜访六弦琴非遗传承人,详细了解了六弦琴的制作工艺。从原木雕刻到挖孔钻木,每个工序都需要精雕细琢,六弦琴最终才能演奏出优美的琴音。

图29 实践团成员参观到的六弦琴

图30 实践团成员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解六弦琴制作工艺

图31 非遗传承人进行六弦琴的演奏

图32 实践团成员学习六弦琴的演绎

实践团了解到六弦琴作为当地传统乐器,主要销售对象为当地藏民,由于体积较大、容易受损等原因尚未开拓线上销售渠道,线下销售局限于来藏自驾游客。实践团成员提议:制作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增加经济收入,打造当地文旅品牌,以期带动拉孜县旅游产业发展。

03 以青春赴实践,以专业助发展

短短十三天相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纯真的热爱,也希望藏区孩子们能通过知识走出大山,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服务。实践团获得拉孜县当地一致认可,获得县团委表扬信一封并签订长期基地协议,以促进两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33 实践团成员与拉孜县团委副书记商讨协议内容

图34 实践团带队老师与拉孜县团委副书记签订基地协议

通过连续多日的走访与调研,团队成果产出丰富,提出构建非遗产品全渠道销售产业链,助力拉孜县文旅产业发展。团队共形成资政报告两篇,获得拉孜县相关部门认可采纳,结合整体实践过程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一篇。发挥经管专业特长,展现大工青年力量。

04 一路西行,一“爱”相承

本次实践是“西行寻梦”实践团奔赴西藏的第十一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源头活水。从浪漫滨城到青藏高原,从大学生到小老师,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实践团成员们,跨越四千七百多公里,历时十三天支教调研,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图35实践团成员与当地领导、学生的大合照

洁白的哈达、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离别的泪水,是对“西行寻梦”11.0实践团最好的肯定.西行寻梦实践团肩负星辰大海,让清澈的爱绽放在雪域高原。

西行十一年,寻梦山海情。萤烛末光,补益山海,步履不停,行而不辍。“西行寻梦”实践团将继续前行,努力在暑假为西藏当地提供优质教育,争做促进团结与西部发展的强大青年力量!

原文链接:https://hsqz.china.com.cn/m/wap-article-14922.html


来源:中国网
编辑: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