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师生间道不尽的故事——教师篇

2011-09-09作者:学生记者 钟天琪 靳思雨 汪文强 吴洪正 许欢 葛嘉鑫 俞佳敏

对学生来说,老师是令人敬畏却又和蔼可亲的,还有点神秘;对老师来说,学生是无法像天气一样预测的,他们的行为和未来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师生间的故事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最特别的你

有这样一堂课——没有老师点名,却没有学生逃课;有闭目时的微微沉醉,亦有激烈的交流互动;既能聆听到巴洛克的古典,又能享受Hip-Hop的流行;下课铃响起,讨论继续,老师和学生踏着歌声走出课堂。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呢?

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学期的三门选修课中,每个课堂都有三百余人,三门选修课累计人数过千;东软、海事、东财、大外等周围很多高校的学生甚至音乐老师慕名而来旁听;在收录80万余名大学教师的评师网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2009年全国211院校“艺术教育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

这门课是《交响乐欣赏》,这位老师叫杨姗姗。

记者有幸与杨老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心灵对话。采访中,她讲述了两个与学生间的小故事。

故事一: 一位听课最久的学生

有位大连理工大学研三的学生叫赵健全。他除了平时听几首流行歌曲,音乐知识一无所知。大一下学期,他选择了杨老师的《西方音乐史》。悠扬婉转的音乐,娓娓道来的讲解在他心中第一次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从此之后,每一年的选修课课堂里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这一听就是四年。”杨姗姗说,“尽管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但他每次上课都坐在靠前的位置,作业每次按时完成。”

“您虽然只是一名选修课老师,但却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的大学生活因为有了您而更加精彩……”这是赵健全本科毕业时给杨姗姗发的一条短信。尽管过去两年了,但杨老师读起时,眼角依然湿润。“他现在读研究生了,虽然很忙,但依然有时间就来听我的课,在去年还创作了一首曲子。”在以第一名荣获全国211院校“艺术教育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的入选致辞中,她这样写道:“我的生命中,你们的参与是最大的幸福和精彩!在我的眼里,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故事二:一位年龄最老的学生

至今,杨姗姗依然珍藏着一份特殊的“作业”。“这是一份耄耋之年的老人听了一学期的音乐课后,交给我的。”杨姗姗为记者拿出了一份用100首歌名写成的一首自由体诗。“这位老人从第一堂课起坐在第一排,一直到期末结课。这一百首歌名包含了我课上和同学们欣赏的所有乐曲。当我拿到这份“沉甸甸”的作业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杨姗姗说,“这份作业是对我的一种肯定。遗憾的是我没有问他的姓名。但我会永远记着这位老人,这份‘作业’也会永远鞭策着我,为学校的音乐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选择了音乐教育,这辈子不后悔。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的机会,我仍旧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职业——人民教师。”杨姗姗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里,记者读出了她发自内心的那份自豪与快乐。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清雨。不需要用再多的语言去赞美老师的伟大,简简单单、默默无闻。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是直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但他们同样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与学生联系密切,用特有的方式服务着同学们。

记者采访到了心理咨询中心的胡月老师,她与我们分享了她和同学间的故事。

“他来的时候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胳膊上有多处划伤”,胡月老师讲述她与一名化工学院学生的故事。这名学生因为与女友分手,心里想不通,已经造成两门成绩不及格。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评估表明他有自残、自杀倾向。“我让他从微风、大风、暴风、飓风里选择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心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飓风,他感觉自己是一只孤独的狼,站在悬崖边上,天上没有一颗星星。我当时就觉得他心理问题很严重,信念已经崩塌,便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他疏通,通过每星期两次的心理辅导,了解到他父母离异,一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最讨厌的就是每次回家要生活费。通过一系列辅导,终于雨过天晴,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有了坚定的人生理想,整个人发生了从内而外的变化。”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心理困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己解决,及时求助于心理老师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曾经有一个女学生,一进门就说自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在她随后断断续续的陈述中我了解到这句话包含的辛酸。在她还未出生时父亲因为癌症去世,继父对她很好,甚至打算不再要孩子。然而正是这样的遭遇,让她感觉自己在继父和母亲的生活中十分多余,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这个女孩曾有过多次轻生的念头,终因心里挂念母亲放弃这样恐怖的想法。然而自卑情绪一直影响着她,数学考试14分的成绩更是将她推向崩溃的边缘,最终她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我给她做了四次辅导,终于让她摆正了自己与母亲、继父之间的关系。如今,她已经是一个阳光向上的好女孩,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个假期她作为暑期实践活动的组长,带领整个团队,重新找到了自我。”

化作春泥更护花。胡老师感慨道:我虽然不教授课程,但是如果同学们的心灵花园里长了一颗小野草,可以随时来向我求助,我们可以互相成长,进行心灵深层次的交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分别时,学生都要求和我有一个拥抱,因为这种感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能够给予学生们帮助,我很自豪。

女生们的领头人

在大工男生居多的学部、学院之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女生众多,他们有一位似姐姐又似母亲的领头人,她就是人文学部学生办公室主任黎晓明老师。

黎晓明老师于2004年7月进入人文学部担任辅导员工作,她的工作目标一直就是,不求做大,但求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工作上,她是几百个学生的领头人;在实际生活中,她又成为了学生们的大姐姐。生活上,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学生。曾有名大一新生,因为严重水土不服,夜里十点多紧急送到医院救治,黎老师从晚上十点一直陪伴到凌晨,第二天不顾疲惫的身体依旧在岗位上工作;也曾有家境贫寒的学生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地,黎老师得知后,常常带来营养品为学生补身体……几乎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与她保持联系,带着感恩,带着尊敬。这些在她眼里已经是对自己的莫大肯定。

“用琐碎的心去对待学生的生活并与之相处,不求回馈,学生们自然会用真心来对待”,黎老师微笑着如是说。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黎老师注重对于他们生活上包括生活习惯的指导;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她更注重对于学生就业选择的指导。在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办实事、能办事、低调做事”成为了黎老师的工作标准。在这个女生众多的“大家庭”里,想要处理纷杂的事物,就需要理智与感情的更好平衡,要严谨、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注重女生相对敏感的心理。这一点,黎老师时刻记在心上。

“几年以来,学校里对于辅导员的称呼逐渐弱化,更多是以老师来相称。但我更喜欢同学们叫我‘黎导’,一声‘黎导’,让我觉得这是个最为神圣的职业,同时也让我了解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采访的最后,黎晓明老师这样说道。

学生辅导员,一个称呼,分量沉重。他们不仅辅导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更辅导了他们对于生活、理想的选择。大工校园里还有众多辛勤耕耘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祝愿他们节日快乐!
(学生记者 钟天琪 靳思雨 汪文强 吴洪正 许欢 葛嘉鑫 俞佳敏)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