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雷锋日里谈“雷锋”

2012-03-02作者:记者团

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0年。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漫漫历史长河里,雷锋这个名词,一直引发着社会的热议。这说明,雷锋已不仅是一个短暂时期内流传全国的模范标兵和道德楷模,雷锋精神的影响力早已穿越时空界限,成为正在涌动且将继续涌动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典型外化。

雷锋精神,赤子情怀

对于80后、90后的我们来说,最早的雷锋印象应该还是小学课本上的文字:“雷锋精神就是舍己为人、就是甘于奉献。雷锋为了心中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甘愿默默无闻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实际上,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充当过很多次“螺丝钉”,从小学争先恐后地为学校义务劳动、献花盆、献水盆,中学为城市清理小广告、捡拾海边垃圾,到现在的青海支教、无偿献血、敬老院送温暖……这些都是从小接受“雷锋精神”熏陶而带给我们的影响。来自人文学部的曹星宇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高三那年,几个等车的学生为一位心脏病突发的老人实施急救,最终使老人脱险的场景。

2012年,中国人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叫郭明义的中年人,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这个无私奉献到令人匪夷所思的人,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雷锋精神的大讨论。

正值第49个雷锋日来临之际,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10级三级队党支部成立了一支特殊的“90后先锋连”,于寒假亲赴鞍钢,以青春的名义致敬那位追求“天真简单”的“雷锋传人”——郭明义。队员高洪野谈到,短短的鞍山之旅,郭明义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真诚朴实。当队员们问道,在助人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郭明义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有困难”。在他的眼里,助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毫无困难可言;为善是一种潜意识的习惯,无需其他理由。短短数句,让队员们感到深深的震撼。

就像人文学部的一位李同学说的那样,“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见证。”从古至今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实现,唯其珍贵,能做到的人才被尊称为圣人、完人。他们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的支撑,他们用自己的赤子情怀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雷锋精神归根究底也是这样一种赤子情怀,与当年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永久伫立的脊梁。”

老人摔倒,你要扶么?

沸沸扬扬的“彭宇案”;周效举见义勇为、受伤费用却无人买单;上海的哥见义勇为遭报复、多次被人恶意投诉;温州老人摔倒、司机送医汽车被扣……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学雷锋“副作用”的恐慌。

面对路边摔倒的老人,究竟该不该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一名大二同学认为:“我会义无反顾去搀扶。不管社会舆论怎样评判‘好人没好报’的现象,只要是我们觉得对的事情,就应该去做。最起码我认为彭宇救那个老太太,是很正义的举动,不管是社会有多黑暗 我们都应始终坚信正义的力量。”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一位同学则表示,“事情很难办,但不会无所作为。有人建议让受助者写保证,虽然不太人道,看似冷血,却也是规避风险的无奈之举。”

而今,中国正历经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消费,重金重利,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社会病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对雷锋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自己的善举是否真的能换来别人由衷的感谢,而非猜疑甚至利用……去除特定时代的铬印,重新发现雷锋精神的当代意义,在如今缺乏真、渴望善的社会背景下探讨“雷锋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

外国语学院的王敬一同学说:“我坚信雷锋精神不会被滚滚洪流吞噬,更加不会消亡,因为人人身上都有雷锋的影子。”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本质,大家都想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这种迫切的渴望将激励人们行动起来,为维护我们的社会而努力,这也就是雷锋精神永存的根本原因。“雷锋精神不倒,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雷锋。”

“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朱舜卿教授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做出解答。他谈到,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踊跃地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当今我们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在经济方面奉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人们在付出的同时往往想着获得同等的回报,甚至有人将此法则用到道德和精神层面,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显得更为重要,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应当成为当代人在精神方面的指导思想。

延续精神,贵在践行

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他的利他行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自建设工程学部的扎依拉同学说:“我们应该秉承雷锋精神,尽己所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月5日是雷锋日,许多学校和单位都在提倡大家学雷锋,做好事。但是仅在这一天做好事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偏离了设立雷锋日的初衷。当一种精神入驻于心间,成为一种习惯,才真正可以体现它的意义所在。” 朱舜卿教授也表示:“学雷锋活动不应局限于一天或一个月之内,而应当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思想建设,以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和弘扬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未来的发展。”

说不尽的雷锋精神,道不尽的雷锋情怀。经过半个世纪的岁月打磨,这个曾经如神一样存在的人物,还原到今天看来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只不过他的心里比别人多装了一份善良与责任心而已。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雷锋。(大工学生记者团集体采写)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曲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