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证书,砝码还是包袱?

2012-04-11作者:学生记者 欧旭 梁维 李茜

网上曾盛传一张照片:一身材相貌俱佳的年轻人坐在自家大床上,身旁布满各种各样的证书……她自称毕业于北大,提倡“炒房不如考证,拜金不如拜知”。她说自己“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证书是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吹捧“有这些证在手,不用在外奔波,在家照样能挣到钱。”

“炫证女”和“炫富女”比起来更有自力更生、追求进取的意味。她折射出当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思想,那就是证书越多,自己以后工作环境就会越好,工资也就会越高。一本本证书似乎是一份份协议,拿到证书的那天,仿佛就保证了高薪体面的工作、衣食无忧的生活都会马上到来。可一切是否真如我们所想呢?

在考证正发着“高烧”的时候,我们需做些冷思考。考证究竟有无意义,能否对我们今后的就业产生积极地辅助作用,我们又该如何理性对待考证?为此,我们特意走访老师,看看老师们对学生们的“考证热”有那些看法,希望对浩浩荡荡的“考证大军”有所启发。

证书,温饱协议?

经济专业是考证的热门专业之一,泡图书馆、报补习班的备考学生中,经济系的占很大一部分。在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即便不是经济专业的学生,经济类证书对他们也有极大诱惑力。“全球最值钱五大经济类证书,考上一张吃喝无忧”这样的口号出现在各大补习班招生单上。同样忙碌于考证的还有外语专业的学生,专四、专八、商务英语……那么仅凭这些证件就可保衣食无忧了呢?

外国语学院曹旭老师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相较于证书,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能力。“有很多学生花费过度时间去考证,结果一大堆证书在手,却发现求职时能用上的没有几个。其实很多证都是没有必要,那些希望给自己求职增多一份成功几率的同学还不如多费点心思去提高自身能力,毕竟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强的人不需要证书也能证明自己。”

孙晓华老师也说到,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学习成绩、大学表现和面试时的现场表现,而非证书的厚度。“能去一家好公司面试的应聘者彼此间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证书这方面也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你拥有考取难度特别大的,譬如专八、注册会计师,但考这些证花费的时间太多,应量力而行。”

“考”我所需,“证”我所用

面对现在名目众多的证书考试,曹旭老师认为,在对待与自己所学专业或是所求岗位相关的证书时要加以重视,“这些证书迟早要拿,与其越拖越久,倒不如一鼓作气趁早拿到手。”

作为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的袁景利教授认为:“一些能提高学习能力的证书是值得学生去考的。但考证一定是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考各类自己不十分了解的证书甚至牺牲本职工作便是十分不值的。”

为此,袁教授特别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四、六级还是托福、雅思,在准备这些证书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英语水平都会有所提升。”同时袁教授还提出,专业学习是根本,把英语学好也是为给专业学习创造良好的利器,“尤其对环境、生物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很多专业资料是用英文书写的,如果英语不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在专业上的学习势必会遇到困难。”

“考证”与未来发展?

“考证热”这种现象在高校校园已非常普遍,除了必须要通过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一二级外,托福、雅思、GRE、EBC等考试也热门万分,专四、专八、注册会计师、第二外语等证书也被那些渴望以后有更好就业机会的同学所看好。秉着“少一证不如多一证”的理念,很多大学生的大学时光都是在考取各种证书的奔波中匆匆逝过。

在谈及为何出现这样的考证热时,经济系孙晓华老师指出:“考证热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不明确,未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所以考取一堆证来以防万一。”孙老师建议大家:“如果你现在无法明确未来的方向,那么就选择几个重要的、难度大的去攻克它,毕竟它们的分量是重于普通证书的,也更有意义。”同时他仍旧强调:“考证还是得在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

采访中,老师们都反复强调,学生要将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本末倒置,盲目考证。他们提醒广大学生,认清形势选好发展方向,进行自我评估及职业规划,做到高效率考证,这才是正确的行为,莫要让滚滚考证潮流冲垮你的理性。毕竟,证书带给我们的应该是证明奋斗的资本,而不是蹉跎青春的一声叹息。

延伸阅读:

  • 今天,你“考证”了么?

来源:大工青年
编辑:曲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