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雷锋—驻守霓虹灯下的精神高地

2013-03-04作者:记者团 华哲

雷锋,最难下笔却也最好写。同样的题材写了五十余年,无论什么花样都被翻烂翻旧,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有前人已在前头,很是苦恼。可雷锋,终究是不一样。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每一次拾起这一段遥远的故事,总觉得时光行而未远,斯人音容笑貌犹在,鲜活生动,宛然正是我们90后中的一员。

雷锋殉职那年,22岁。与如今校园里的你我相仿,风华正茂,前途光明。他爱拍照,爱新衣,爱潮爱酷,年轻张扬的个性其实与我们并无不同。年代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今天我们也却从不缺乏可歌可泣的英雄。2009年,长江大学十余名学生搭成人梯救人,三名学生不幸落水身亡,用生命谱就道德长歌。其实,雷锋从来不曾离我们而去。只是乖张的媒体,娱乐的眼球让更多的喧哗覆盖了沉静,让更多的消极掩藏了力量。我们,仍然拥有,并追求着正能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老一辈学雷锋,这一代求正能量,本质都是心向善。可以不信雷锋故事,却无法否认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热情似火,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依然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标尺。做好事是正能量,不做坏事也是正能量;一心为人是正能量,敬业奉献也是正能量。是非对错,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标杆,只是犯错时常常强词夺理。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网络上微博上总会就雷锋,学雷锋掀出无数口水。有人说,雷锋乃是造假英雄,并历数雷锋之种种不可能存在性,大有查户口抄家之势;也有人说,雷锋精神虽真,然而50余年岁月变迁,早已如尘化土,不复曾经的价值。雷锋事迹是否关乎有炒作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学习雷锋乃是学习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斯人可以是张锋王锋李锋,只要一片赤子情怀,古道热肠,爱国敬业,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若是我们追求道德,提升素质之前,先对道德,素质存在与否作种种揣测猜忌,百般付诸口舌,岂非与道德之本意背道而驰?说是要做君子,偏偏先做小人,这样的事层出不穷,也正印证了雷锋精神急需被重拾被提倡。至于雷锋精神过时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雷锋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名字不同,虽然含义解释日新,但是其根源,其真谛从未改变。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就在《礼记·礼运》一篇中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语重心长,谆谆教诲,其实雷锋精神与此正是一脉相承。而近年来反复被提起的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体系,八荣八耻乃至感动中国节目,正能量等等,说到底,也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下的崭新诠释,其义一也。

无论身处霓虹灯下,还是回归灿烂星空,美德总会如影随形。这是雷锋精神,这也是天下大同的梦想。无论斯人逝去多少个年头,也无论社会风气浮躁是否是大局。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一颗亘古不变的向善的心,一颗渴求正能量的君子心。雷锋斯人,是一盏道德爬坡路上的明灯,可以使霓虹闪烁不致障目。无论时代如何推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最朴素的真理永远于平凡中闪光,于静默中伟大。我们,对于赤子情怀,爱国敬业,火热心肠的追求,其实从来不曾改变。我们相信,虽世殊时异,道德,却永不过时,永远伫立于精神的高地之上。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