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我们身边的食堂浪费

2013-03-06作者:记者团

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我们身边究竟是否存在浪费的现象呢?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我们记者们走进食堂,对大家的就餐情况进行了调查。

具体而言,每个就餐点的浪费程度有所不同,记者选择了学生常去的中心食堂和民勇美食广场进行调查。据中心食堂一楼的杨经理反映,该楼层同学们每天倒掉的饭菜数量大约积满了7—8个泔水桶,其中,就一天而言,中午和晚上的剩菜剩饭较多;就一周而言,浪费集中在除周三以外的工作日。节假日浪费量较少。中心食堂二楼的陈经理表示,由于食堂二楼的人流量比一楼少,因此该层每日浪费量维持在3~4个泔水桶,卖不完倒掉的剩菜达到了30公斤左右,其中素菜居多。那么一个泔水桶所装的剩菜剩饭的量有多少呢?记者从食堂负责人那里了解得知,一个装满的泔水桶大概重80—100斤。如此算来,单单中心食堂一天就至少浪费800斤粮食!经过对中心食堂收餐盘处同学们的剩饭量的抽样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了“光盘”,约四分之一的同学剩餐较少,另外的四分之一则剩餐较多。

随后记者采访了部分在食堂就餐的同学。面对“为什么会浪费”的提问,许多同学表示自己并不想浪费,究其原因通常是饭菜不好吃或者饭菜量太大。化环生国际班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由于他买的“粒粒香”十元套餐饭量太多,所以不得不剩下一部分。不过他认为,因为吃不下而造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这应该不能算作浪费。记者随后分别在民勇美食广场、中心食堂、第五食堂、沁园餐厅对就餐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显示,很多的同学存在着浪费食物的现象。对于女生而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李同学表示,由于自己是南方人,饮食习惯偏辣,而食堂的饭菜大多不带辣味,所以由于口味的原因,自己不是很喜欢在食堂吃饭,经常会有浪费情况;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汪同学说,自己的饭量比较小,有时候食堂给饭超出了需要量,有吃不完的现象。那么对于男生而言情况又是如何呢?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张同学认为,男生运动量比较大,饭量相对来说也偏大,可如果饭菜不对胃口可能也就倒掉了;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李同学则表示,他经常怕不够吃而多买,最终却往往吃不完倒掉;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孙同学说,由于最近课程比较紧,很少有机会去吃饭,所以一顿顶多顿,浪费就不存在了。

通过观察,大多数同学有一定的粮食节约意识,一半同学做到“光盘”。然而,同学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浪费粮食,也不会为扔掉的粮食感到心疼,这说明同学们的节约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高。

解决浪费并不只是调整口味或者分量的问题,而是需要同学们和食堂的共同努力。在食堂方面,食堂的菜可以分大小份,并配以不同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因为饭菜量太大而导致的浪费问题。此外,食堂还可以提高饭菜质量,开设特色窗口,以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们的需要。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尽量购买与自己饭量相匹配的饭菜,并将勤俭节约落实到行动中去。校园也可以加大勤俭节约的宣传力度,开展一次“光盘行动”,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代,但仍然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雷锋月到来之际,我们需要将浪费杜绝到底,弘扬雷锋精神,做新一代“雷锋人”!

(采访:孙旭,黄宇,潘逸铭,王争妍,季奕,李文慧,张韫喆 ,肖站旗,王苏妍 ,姚晨曦 ,蔡雨薇 总稿:施雅颂,靳晴)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