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首页 >> 专题推荐 >> 理论纵横 >> 正文

以“光棍”之名

2013-11-11作者:记者团 许可心 翟浩然 汪彦君 王瑜

编者按: 光棍节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校园,随着光棍节对中国校园的席卷,成为一场性质混杂的狂欢。因为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所以光棍节缺乏像清明节端午节那样的节日独数的文化内涵,难以引起所有中国人心底属于民族归属感的共鸣。而也是在这种程度上,光棍节更类似于圣诞节万圣节这种舶来节日,人们并不注重这些西方节日真正的由来与意义,只是怀着一种猎奇心理来消费这些节日,享受以这些节日为由头社会上的一场又一场的狂欢,以此调剂单调平淡的生活。光棍节特殊的节日性质导致节日的现实意义远小于其娱乐意义和消费意义。极端一点说,光棍节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节日,而是一场约定俗成的、一个可以释放单身压力的特殊契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反映了当下青年人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内心的一种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光棍节·视点

又是一年十一月,又是一年光棍节。自从2011年那次“世纪光棍节”之后,这个原本是光棍们用来自嘲的节日就像熊熊大火一样燃遍年轻人的生活圈,为光棍们找到了群体的归属感,俨然成为了一种已经普及的文化现象。光棍节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单身汉们,越来越多的女生也积极踊跃地加入,甚至情侣也颇为热衷,以至于把光棍节过成了另一个情人节。光棍节的气氛,也从最初的带着自我嘲讽的凄凉与无奈,逐渐演变成一种潇洒自由的处事态度,有时也会为表白提供大好机会。我们年轻人抓住这个时机,尽情挥洒着青春的余热,与同龄人一起疯一次,闹一次,为略微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按一下暂停键。

光棍节·观点

针对光棍节和随之而来的饭店促销、双十一抢购热潮和各种热闹的高校联谊活动,记者采访了一部分同学,了解一下他们对于风头正劲的光棍节的看法。

来自于我校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3级的徐同学对光棍节的实际意义并不持积极的看法,她觉得,光棍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只是提供了一个节日而已,找一个借口给人们一个放松、狂欢的机会。很多节日也都是这样,他们存在的意义也不过是单调的生活中的一个华丽的转场。而上海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于浩然同学也觉得,光棍节很难有说得出来的影响与意义,不过是供大家来娱乐消费和调侃。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同学表示,为什么只能有情人节而不能有光棍节。他们觉得光棍节是平等于情人节的节日,没有光棍就不能有自己的节日的道理。很多同学倾向于认为,光棍节的作用就是促进单身同学们摆脱单身。同样是来自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陈同学说:“光棍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慰至今仍单身的同学,这个节日因为有丰富的联谊活动而促进了同学们的交往,从而能成功地让一部分人’脱光’。”持相同看法的来自山东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高晓涵同学也表示:“光棍节实际上就是单身男女为摆脱光棍而设立的节日,如果真的是想庆祝单身,那光棍节私底下自己过就可以,搞得这么大张旗鼓无非就是想摆脱单身。”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对光棍节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唯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很多商场与购物网站、餐馆饭店都借机搞“双十一促销”。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也发现,其实光棍节那天举办的活动远远跃出光棍本身的含义,同样来自人文学部大一的苏同学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光棍节已经转变成了购物节,完成了经济到物质上的转变。

来自电信学部大二的葛同学告诉记者,这是个不错的可以举办班级活动的机会,毕竟大家对这种节日的积极性较高,“给单身青年找到个证实存在感的机会,让总被吐槽没人爱的光棍们感觉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另一名机械学部大二的王同学说,他们级队去年光棍节以男生为主办了一个晚会,晚会之前安排女生拍了一些视频,加上一些对男生的祝福,像早日找到女朋友之类的。接下来大家就一起玩游戏,热闹了一晚上。

对于光棍节那天的计划,大部分被访同学基本都表示还没有什么打算,可能回去参加一些聚餐或者是组织的活动。不少同学表示并不为自己的单身而感到焦急,单身也没有什么不好。

光棍节·思辨

距离光棍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学校好多组织就有了联谊活动或者其他相关活动的宣传,这个节日的盛行反映了现在年轻人对单身生活的戏谑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单身青年的一种诉求。这种起源于南京大学男生寝室的单身节日近几年来越来越火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优秀的人普遍单身”。单身,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光棍节文化在校园里这么流行。

不可否认,光棍节的火爆让许多人燃起了恋爱的欲望,许多单身年轻人在这节日成功脱单,但是光棍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活动以及态度仍然引起我们现在生活和感情方面的一些追问。

这一天,最常见的活动应该数光棍们的聚餐了,在这一天,你可以毫无节操的喝醉,疯狂,因为这是这是属于光棍们的节日,许多单身年轻人一直压抑的心情可以肆意的释放,在这一天,不会有人再笑话你没有伴侣,不会有人给你任何压力。也许就是因为平时,好多人学习、工作、生活上太大压力,他们的感情生活很单调,也就借着光棍节一起发泄出来。

光棍节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在单身年轻人越来越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生活,每天似乎都在为生活奋斗,而忽略了我们最基本的感情。或者说,现在由于现实原因,好多人仍然单身,但在他们心里是渴望摆脱这种状态的。单身狂欢玩的越嗨,越是反映了他们脱单的诉求。

其实单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体现了现在年轻人对待自己的感情越来越负责的态度,宁可孤单却骄傲地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也不委曲求全。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情感上的独立和有主见。他们不再因为受周围恋人们的影响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为了恋爱而恋爱,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已然更加成熟、更加有责任感。

还有许多大胆的光棍决定在这一天表白或求婚,看起来虽然很浪漫,但实际上也反映出许多光棍单身太久导致的不够自信,难以明确的定位自己,他们不确定自己喜欢的人是不是喜欢自己,在这一天表白如果不成功,也可以一笑而过,就当是节日的游戏,这些人害怕失败,他们害怕的不只是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本身,也是没面子,光棍节却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台阶。所以,其实那些单身年轻人需要我们的注意力和关爱,太久的单身生活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己不行、不能追到心爱的人”的错觉,就容易使得他们越来越不敢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瞻前顾后最终还是错失所爱。

也有一部分人想在光棍节找个一日爱人,光棍节过后就各奔东西。一方面来说,可以丰富光棍们的单身生活,让他们也体验到一天的幸福。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行为就是在欺骗自己,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假扮一天情侣体会到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爱情,这会让更多的人失去恋爱的欲望,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道德层面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感情上的欺骗,是一种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任的行为。

受现代社会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感情抱着随意的态度,使得感情当中起码的真诚和信任消失,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分手率更是成倍上升,对感情的随意态度使得许多人的恋爱变成了一种游戏,真诚的感情越来越少,也就使得单身一族越来越多。

大学中的男女比例也是影响单身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校的男女比例被形象的调侃为“七比一”。狼多肉少的局面甚至和尚班的出现使得男生的选择范围狭小,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了继续寻找的兴趣。一个人久了,也就习惯了。

现实原因确实使得单身人数上升,但是更多的还是单身年轻人的主观因素。一个人不要紧,只要记住自己的责任,始终真诚而充满希望的追求着真正的爱情;一个人的时候努力将自己变得更优秀,未来才能够自信而骄傲地站在TA的身边。

与此同时,“双十一”也成为国内购物狂欢之日,若没有网购大减价的推波助澜,这个节日也不会有今天的燎原之势。电商们一手打造了双十一促销神话,我们身边也充斥了各种打折优惠活动。光棍节从诞生之初到风靡中国,作为一个受到越来越多追捧的消费热点,经历了越来越完备的商业化包装。从中我们也可以窥得中国电子商业在中国的繁荣与中国商业环境的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产生了另一种忧虑——节日是否只是一场消费娱乐盛宴。双十一促销,是完完全全的事件营销,今天的我们几乎没有人会怀疑电商折扣的存在,但鲜少有人思考为何光棍与购物会产生如此强大的交集。“双十一购物节”调动了社会上各种群体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找到切入点,最终转化为一场全民狂欢。不只是光棍节,我们其他的节日,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市场化经济与多元文化的今天,商业化气息愈加浓厚,反而是节日设立的初衷和节日的文化内涵却被逐渐遗忘,最终丧失了庆祝节日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光棍节的狂欢与火爆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的发展,也是单身青年情感诉求的反映,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更多的人关注,而大环境下的我们,则该通过更有意义的活动将这个节日引到更积极的轨道上来。

光棍节的热闹中更多的透露着落寞,因为这种喧嚣热闹,却似乎与爱情无关。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