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偶像剧、日本的动画片、美剧、英剧……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外的影视剧、偶像明星在大学校园里拥有很多拥趸,甚至激发了很多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我校韩语选修课上有近百名学生,记者对其中的6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去11名同学为了出国或者职业需求选修韩语外,其余的54名学生都是受韩国的电视剧、音乐、饮食、综艺节目或电影的影响,对韩国文化产生兴趣来学习韩语的,占有83%。
“同学,你是因为《来自星星的你》来学韩语的吗?”近日,在每周三晚上开设的韩语选修课上,不相识的同学常常以这样的交谈开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马科君说,来听课的学生特别多,课间老师不得不来限制蹭课的学生,以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
在本学期首次创办的“韩语角”,创始人李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初创办韩语角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交流。因此来学习的人除了一些职业需求外,大部分是对韩国文化,特别是影视文化感兴趣才来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刘畅则表示,“学韩语纯粹是为了看懂韩国化妆品包装上的文字。因为韩剧里的女主皮肤都特别好,让我对韩国化妆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我校2009届毕业生吴昊阳则是因为想看懂游戏上的文字自学日语的。“虽然有汉译版的,但是有时候因为太着急知道游戏的剧情或者提高打游戏的水平就去自学了日语。”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丛云鹏说,美剧是他学习英语源源不断的动力。“总觉得很多英语电影的字幕翻译的不地道,导致语言都失去了美感,而我又特别喜欢看美剧,所以就特别想把英语学好。英语学得越久,就越不想随便放弃。”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汉语言专业教授李敬巍说,毫无疑问,这属于一种文化渗透现象。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应该比较消极地、极端地来看待它。文化渗透不代表着文化侵蚀,外国也有很多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大学生应该批判性地去接受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选择。“大学生因为对某国的文化产品感兴趣而去学习该国的语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属于模仿心理。”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胡月在接受采访时肯定了这种心理在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她也提醒大家要将兴趣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模仿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偶像的样子这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建立自己内心的自信,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去盲目地模仿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