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我校西山5舍一寝室意外发生火情。火势从早晨6时开始,浓烟弥漫整个寝室,火情造成两名女生受伤。火情事故涌现出被赞为“中国好大爷”、“中国好寝室长”为代表的英勇救人的典型榜样。在赞叹英勇救人之余,我们不禁思忖学生寝室火情发生之因?学生跳楼自救的背后暴露了什么?……火情已经远去,该冷静思考,一场火情给我带来哪些启示?
“跳楼式”自救拷问学生的自救能力
还原事发现场,火情发生之时,小云并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寝室,而是将窗户打开,趴在窗台上呼吸新鲜空气。没想到,大火迅速蔓延至整个寝室,导致她无法冲出寝室,这就为后面学生跳楼自救埋下了伏笔。
面对突发事故,很多同学因为心理恐惧,慌乱失措,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这是很多最初很小的事故酿成惨重代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火情发生时,逃生自救是要明确首要的常识。
在本次火情中,由于小云没能及时撤离现场,寝室长小李返回寝室救小云之时,已经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无奈之下,小李迅速把小云推下寝室阳台,自己也选择跳楼自救。虽然没有造成致命伤害,但“跳楼式”自救是火情当中极不可取的自救方式。跳楼自救而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的例子不在少数——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死亡的四名大学生全部是因为从寝室6楼阳台跳楼而造成的。
危急关头,冷静处理。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移动;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这是火情发生之时正确的逃生方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选择跳楼来逃生。
即使被逼无奈,“跳楼式”自救也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可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所处楼层不高,可以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安全地带;若被火势威逼,跳楼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要多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可以减缓着地时的冲击,尽量设法减少伤亡。
错误救援方式暴露学生救援能力的缺失
从了解到的事故情况来看,起火初,小雪在火情之初接了盆水直接泼在着火点上。可是火源点是正在燃烧的一电器,用水灭火直接造成电源插排短路,室内电源开关跳闸停电,室内烟雾增大,这无形中增大了火势。
电器类燃烧,切忌使用水进行扑灭,是消防安全的常识。小雪在危机当中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救援能力的缺失。
在火情发生之初,如何有效救援是大学生面临的又一重考验。火灾救援要保证不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采取正确的救火方式——如果寝室衣物、木料、床具、书籍等引起火情,避免用衣物拍打,应用水灭火或者使用灭火器灭火;电器着火时,要立即拉下电闸或拔下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如果火势较大,要迅速逃离火情现场,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若火势威胁到身边的同学,要通过大声呼喊等方式吸引他们的关注。
学校在每个楼层都配置有灭火器和消防栓,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灭火器,同时对自己学习或生活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了然于胸,方能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按照消防标识自己或者组织其他人有序逃出火情现场。
违禁电器挑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根据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的调查结果,本次火情的起火原因为电器故障而引发,从中暴露的安全意识缺位问题是火情发生之后应该深思和警醒的。
纵观此次事故发生的过程,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违背寝室管理条例而酿成重大灾祸,一个个这样鲜活的例子就摆在我们的前面:
2003年12月2日,北京交通大学18号楼6层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情。起火原因是学生使用“热得快”将水烧干所致;
2003年2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8号楼学生宿舍发生火情,经调查为宿舍内私拉电线所致;
2002年11月6日,西安联合大学学生宿舍失火,原因为使用电炉做饭,明火点燃地上报纸造成火情;
······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杜绝在寝室使用违禁电器。辅导员时常开展违禁电器检查,但学生对此“深恶痛绝”,与辅导员老师常打起了游击战,学生也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检查。学生总以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总以为危险离我们遥不可及,可火情就发生我们身边。
私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炉子、电褥子、“热得快”等电器;在床上吸烟;超负荷用电……希望通过这次火情的教训,这些经常出现在寝室中的安全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痛定思痛:再次敲响安全警钟
3月25日,就在火情发生的前一周,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联合举办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周结束,开展了安全防范意识宣传、安全教育讲座,还专门以女生寝室使用违规用电器引起火灾为例讲解了火情防范,消防知识、火场逃生自救常识、灭火器使用等,并要求将《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安全教育实用手册》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而事发班级并未参加安全教育活动,相关学部(院)也并未及时将手册发放到学生手中。
不仅如此,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都会邀请大连市安全教育专家向全体入学新生传授校园安全知识。长期以来,不少大学生对例行的安全宣讲和安全演练置若罔闻,习惯性地产生抵触情绪。安全教育常常说,但一场大火还是烧出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的缺失,为安全意识麻痹敲响了警钟。
痛定思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需要每一个人提高安全意识。学校开展再多次的安全宣讲,开展再多层面的教育,如果学生安全意识不到位,没有从思想上敲响警钟,今后依然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突发事件。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人口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寝室、教室、食堂等更是事故发生的红灯区。任何小的突发事故都会因为人口密集的关系迅速演变成大规模的意外灾害。广大学生应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实战演练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希望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工的上空依然是片艳阳天。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张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