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我的名字。”百岁老先生张义燊教授骄傲地指着一张照片给大家看。那张照片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八百三十四个名字,他们曾经是西南联合大学学子,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抗日将士。“当年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大家不怕牺牲,时刻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8月13日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张义燊教授100岁生日,一群银龄老人和青年教师围坐在旅顺乐椿轩养老中心,他们之中有张义燊教授多年的同事、教过的学生以及学校离退休处和数学科学学院的慰问代表,大家纷纷赶来欣贺老先生期颐之喜,并向老先生表达敬意。
张义燊出生于1922年8月,于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后加入中国远征军赴印度。抗日战争胜利后返校学习,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49年7月毕业后,同年8月来到大连大学(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1988年离职休养。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张义燊教授入学时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下,凭着满腔热忱和一腔热血,他投笔从戎,毅然参加中国远征军。他胸怀救国救民崇高理想,随青年远征军到印度学习汽车驾驶技术,为民族解放而开始艰苦训练。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生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我们坐的飞机要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下面都是冰川峡谷,还有日本人战斗机袭击的危险……”虽已百岁高寿,张义燊教授却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讲起当年的故事,更是提高了音量,目光变得炯炯有神。
“后天是日本宣布投降的纪念日,我要戴上这个……”张义燊教授拿出了他荣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凝聚着张义燊英雄的光辉人生,饱含着国家和人民对他的崇高敬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就是张义燊老师教的《微积分》,张义燊老师一生就像微积分一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这样的人生成为了升函数,微分了困难坎坷,积分了希望美好。”年近九旬的59届化工系毕业生徐敦颀老人不禁激动地感慨道。
救国经世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大连大学是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当时人们向往的地方。”1949年,张义燊毕业后来到大连大学应聘,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从任应用数学系秘书到成为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张义燊教授参与了学校应用数学系的建立和发展,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他亲自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开设多门数学课程,并不断进行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他提倡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在时任校长钱令希院士的倡导和支持下,他带领教师们在高等数学教研室组成优化讨论班,翻译出版了《线性和非线性规划》和《实用非线性规划》,被许多学校选作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1980年优化教研室正式成立,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后,教研室培养的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达百余人,成为在全国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同类学科之一,培养出了应用数学系历任三位系主任、四位博士生导师。如今,优化教研室已经发展成为了数学科学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运筹学人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希望大工越来越好!”离开养老中心时,老先生拉住前来探望的老师表达对学校的祝福,简朴的一句话饱含着他对学校发展的希冀和祝愿。
张义燊教授离休后,因为其卓越的教学科研能力又被系里返聘三年,继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今已百岁高龄的张义燊教授仍然心系学校、心系教育,每次有老师去探望,他都要问问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我们要向张老师学习,虽然离开了岗位,仍然心系学校、发挥余热,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已经退休的张才蕙老师深受张义燊教授感染带动,在养老中心组织我校离退休的老同志们讨论交流,共同关注、助力学校发展。“张老百岁精英,名扬凌水大工,育人桃李天下,数学讲坛成名。”61年入职电教中心的艾长征老师用一首小诗表达对张义燊教授的敬佩。“我是1981年来校任教的,张义燊老师作为数学系的老领导,又作为我的北大老学长,对我指导多多,非常感谢他的教诲和帮助。今天能代表数学科学学院离退休党支部为他百岁生日祝寿,感到格外荣幸和亲切。”数学科学学院郑斯宁老师由衷地说道。
重温峥嵘岁月,展望和平而光明的未来。当问到张义燊教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坚定地说道:“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报效国家!”那一代的青年学子赶上了一个最坏的时代,战争的硝烟让他们的青春伴随着苦难。但苦难中却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遗产,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代学子们奋发进取。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审核: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