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向深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经研究决定,选聘50位师生组建讲师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进行时”大讲堂活动。近日,“学习进行时”大讲堂第一讲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情景教室报告厅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张晗副教授,做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新奎主持,全体学生党员共同参加。
思想是时代的光芒,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照亮一个时代的航向。张晗副教授开篇明义指出,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描绘民族复兴的“未来简史”时,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此后“新时代”便成为党一切理论工作的“坐标”。她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思想”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强起来”已成为我国的底色。
“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思想”、“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晗副教授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地为师生进行解读。首先,张晗副教授总结十九大报告内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具有深刻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张晗副教授还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迈入新时代的问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及转化的主要依据。她强调,我们不能只醉心于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国家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张晗副教授进一步指出,7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新中国”到“新时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并用“五个时代”揭示了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她表示,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一个有着更为艰巨、更为光荣的实践主题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从有到优”的时代;是一个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关于“新时代”的意义,张晗副教授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世界维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她认为“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在本次讲座接近尾声之时,张晗副教授精心准备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关于政治方面的名言,分享给全体党员学生,希望与同学们共勉,愿同学们都能成为为社会发展进行思考的人,成为灵魂里有黄金的人!
党委副书记张新奎在总结发言中对张晗副教授本次的精彩讲解表示高度赞扬,并号召学院全体师生和党员同志继续研读马列经典原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