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同窗好友,大工再度聚首。前尘往事细数,南院北院依旧。凌水河畔留影,西校区中欢度。卅年归来依旧,岁月未减情浓!
——化工校友毕业三十年返校诗作
值传统端午节日,化工学院本科生85级、研究生89级校友再度聚首,共忆美好的校园时光,表达对母校至深的情怀。恰逢大工70华诞,校友们欣喜地看到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术科研实力的增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感。校领导毕明树教授出席并致辞,学院院长彭孝军院士详细介绍学院发展情况,学院党委书记同样是85级校友郭新闻教授细心筹备返校工作。
再相逢,交给母校一张张有分量的奖状
阔别30年,校友们带着一张张有分量的荣誉证书,向母校报告。他们中,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也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有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当问到校友们这些荣誉的背后,他们无不感谢大工传授给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可贵的是学校所赋予他们的“实”的性格。有校友回忆说:“也许刚到单位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机灵,但是这种踏实肯干才是长远发展的硬道理,后来最感谢恰好是自己一直实实在在的努力着。”
再奋斗,愿为母校多贡献一份力量
回首往昔,校友们感念在校求学的点点滴滴。当走进校史馆,化工校友们在一项项创校之初,化工人勇担兴校强国使命而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前,总要驻足仔细的欣赏。特别是当走到一张珍贵的侯毓汾、杨锦宗、吴祖望和程侣伯先生的合影前,校友们更是骄傲的说,这些都曾是交过我们的先生。有学姐更是激动的拿出手机里的照片,看,我们毕业的时候,侯先生亲笔给我们每一个同学的签名。先生们对于学生的授业解惑和精神引导,指引了他们人生的发展,激励他们克服一个个困难勇往直前。如今,好多校友已年过半百,但是他们还继续向为学校做点什么,他们积极响应大工江苏研究院的号召,希望能够已专家智库的形式再为母校贡献力量。
毕业三十年,他们俨然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走出母校,服务社会,在专业领域发挥所学,创造佳绩,如今的他们带给母校的是一张张证书,是他们满腹的"才富",学成归来应该是他们重回母校时最好的模样吧,虽然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但是初心不变,他们仍心怀理想,继续战斗。三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他们的模样和阅历,但是没有改变他们的少年感,他们仍然是当年那个大工学子!
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