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心声】刘则渊:改革开放推动我校文理融合创新

2018-12-21作者:刘则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阐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由于亲历了这40年我国波澜壮阔的发展与崛起,我对这篇报告特别亲切,特别激动,特别鼓舞。一边听报告,一件件改革开放活动的画面在眼前闪动。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突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改革开放的背景在于“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我校那时和全国科教事业一样严重受挫,工作陷入停滞状态。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启动的。他再次复出后,即把教育和科学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1977年他首先主持召开了教育座谈会,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接着于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大会讲话,其报告的主题就是讲话中的三句话:一是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二是“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三是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标志科学的春天到来,极大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一年岁末,12月18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全面启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第二次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空前积极性。

对我们大工来说,改革开放是我校建设与发展史上的第二大里程碑。恢复高考,一下子调动我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我参加了1977年回老家湖北的招生和面试,看到考生们及其家人们的兴奋和鼓舞情景。因此,改革开放伊始,也是我自己人生历程的转折点。我从一个工科专业转到一个文科领域,当时考虑到学校为理工科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需要,我决定放弃自己心爱的金相专业,转到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岗位上。从此我开始参与学校文科学科建设,探索具有我校理工科特点的新兴文科,促进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振兴与发展。

这是改革开放推动我校文理融合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一任院长,我亲历了文科创新实践,欣喜地看到,其中以文理渗透为特点的三个文科成为博士点:一是以思政教育借鉴管理案例教学为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是以自然辩证法及科技哲学优势学科为特点的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三是以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为特点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这里,我还想汇报的是,我以文理融合创新的相关文科为基础,通过决策咨询研究,直接参与了大连市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可以说,我几乎参加了大连市改革开放以来每一项重大决策的研究与制定。1984年大连市召开的全国中心城市第一个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应邀起草了大连市长的主报告,把设立自由贸易区和大连“硅谷”列入报告主要内容。恰逢万里、谷牧、李鹏三位副总理到大连现场办公,因此这个报告为当年国家批准大连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其后,主持的重要战略咨询研究有:大连市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结合发展的建议、大连市发展战略《2000年的大连》报告的综合汇总、大连保税区发展战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园区、科教兴市战略、大连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及21世纪议程和大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等一系列研究,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采纳。另外,还有一项被遗忘的我校土建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关于烟大火车轮渡大连港址首选羊头洼港的专题论证报告”,总报告由我主笔并由我向论证会议汇报的选港方案,被国家所采纳。

这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关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我成功申报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促进了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两部学术专著《发展战略学》(1988)和《生态城市前沿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大连模式》(2011),就是文理融合创新的文科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作。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改革开放纲领性文献,回顾改革开放推动我校文理融合创新40年历程,我赞成一位学者的见解:“改革开放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当代中国的基因之中了。”中国的这种基因属于文化基因范畴。中国的这种基因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做了历史的追踪: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的三大里程碑,又使中华民族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注入更为改革开放的内涵,升华为更为充满自信的红色基因。大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开始便注入革命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红色基因,传播给一代又一代大工人身上。我作为上世纪50年代入学的老一代大工人,将本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为党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