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实践进行时】我愿作一点星光 点缀大山的梦

——大连理工大学山人行贵州公益实践队实践纪实

2018-08-30作者:何国辉、单玮

“听着他们喊出那句老师好,我便暗下决心要竭尽全力给他们带去知识,但更想传递给他们一些思想,想给他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慧能小学支教志愿者吕香凝如是说道。

这个暑期,大工山人行贵州公益实践队与来自其他学校的共90名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分为六个小队,远赴遥远的祖国西南角——贵州省的大山深处,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由大工牵头,与东财,海洋三校社团联合举办,经过寒假实地调研、资金筹备、面试筛选、专业培训等多个阶段,最终建立了一支能吃苦、能作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公益实践团队。他们带着知识、带着热情、带着希望走进了六盘水市汨港小学,毕节市姚寨,群星,大山,鱼塘,惠能小学,向那里的学生们带去大山外的关爱。

一、特色课程,丰富知识思想

支教队精心筹备了为期15天的课程,除基础的数语外课程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还开设了手工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兴趣课程,丰富支教内容。此外还有各队分别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课、礼仪课和植物科普等课程,深受当地学生的喜爱。细致详尽的教案、提前开展的教学培训,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物资,精心的前期准备使课程有条不紊,逻辑清晰,综合效果良好。志愿者们还会每天针对学生们的接收情况分小组讨论研究,调整课程进度,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汨港小队队长徐明林鼓励队员们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共同进步。

二、细心家访,拉近心灵距离

教学开始步入正轨后,各小队开始分组进行家访工作。组长由来自云贵川当地的志愿者担任,他们熟悉当地的方言和生活习惯,方便直接与家长沟通;组员则负责与孩子交流,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他们不仅是了解孩子学习状况,鼓励孩子认真读书,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们传递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正能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勤奋好学的他们身上担负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辛苦和压力,有一些未来可能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志愿者们针对这些困难家庭,收集信息,撰写倡议,准备在实践后期为这些家庭寻找一对一帮扶,让困难学生感受到了爱与希望。

以家访作为契机,课后谈心作为桥梁,志愿者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点一点被拉近:从最开始迷茫的目光,到把手工作品送给老师时羞涩地笑。学生们那一句“我喜欢你们,老师”,正是志愿者们与他们共同成长的见证,也是对志愿实践最好的肯定。

三、文艺汇演,展示教学成果

在实践的最后,支教队选择以文艺汇演或者校园文化节等方式向家长们展示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各班由班主任带领,展出优秀的手工作品和作文、朗诵学习的诗歌、表演音乐课学的歌曲和手语操,有的小队更是和学生一起排练了精彩的小品。志愿者精心策划,学生们辛苦排练,天籁般的童声在群山的怀抱中飘扬、回荡。

这些学生们大都渴望走出大山,这十五天的实践,让他们了解了大山外的世界,了解到谋生的方式不只有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只要肯努力,选择的权利掌握就在自己的手中。就像志愿者所说的:“我们一路前行着,一直努力着,只是想要繁星般的他们去追寻繁星般的世界。”

“一次贵州行,一生贵州情。”六年的积累与沉淀,第七年的“山人们”,传承着,前行着,思考着,并实践着。

来源:校团委
编辑: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