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实践队赴北京、郑州、西安等地区开展社会调研,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素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名,理事厅街上有一老宅,为汴京“灯笼张”传人所有,宅子里的亮点可不止是传承百年的灯笼制作,如今的第七代“灯笼张”张俊涛还是木雕爱好者,他的收藏能撑起一个数据库——拥有木雕六万余件,样品图纸一千万张。 灯笼张恢复了千眼千手佛灯、走马灯、立体汴京八景无骨花灯等近50种传统古灯,使传统之美得以再次展现在大众眼前。
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8月11日下午,我们抵达了河南省郑州市文博城亿凡浮雕工作室,采访了刘福喜师傅。一进门,我们便被墙上、桌子上陈列的各种精美的金属浮雕制品所吸引。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这项文化,刘师傅还让我们自行体验了制作浮雕的过程,在亲手制作中,我们需要沿着金属上图案的轮廓用锤子和钉子一步一步砸出凹痕,刚刚上手的我们手里的钉子总会左右乱跑,在大家的轮番上阵之后,我们的作品才有了雏形。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唱秦腔
8月15日,我们造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与当代秦腔优秀传承人茹曼女士进行交流。在茹曼女士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个从未听闻的名词:阿宫腔、商洛花鼓、弦板腔……这些极具地方特色与传统艺术气息的汉字背后都埋藏着一座座丰盛的文化宝藏。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们朗朗的练习声伴随着繁复动听的梆子声从旁边的屋子中传来。提及到这些孩子们时,茹曼女士的眼底满是温柔的光芒——“他们从小就到这来学这门手艺了,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随后,我们有幸目睹了由国家一级导演贺林老师编排的《祝福》剧目。
顿觉长安虎气扬,俨然将士戌疆场
8月16日,我们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我们了解到,“俑”字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秦俑无疑是最璀璨耀眼的那一颗。8月20日,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北京。通过对93号院博物馆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博物馆是在修缮基础上对闲置老建筑的再利用,科学合理的再利用是对老建筑有效的“复活”与“活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京-豫-陕的走访使我们感受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来源:物理学院
编辑:吕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