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启动的“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深入挖掘、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内涵,勇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到校团委组织的“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专项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到身边,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友们有的依然活跃在学术的前沿,为培养年青一代鞠躬尽瘁;有的走进企业单位,用知识为化工行业保驾护航,等等。
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校友笃学尚行肯钻研的精神
孟庆伟师兄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2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大连工学院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毕业后便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课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学院副院长等职;2010年获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当孟庆伟师兄走进大工的那一刻,便暗下决心要用勤奋的汗水去浇灌梦想的芳华。以勤作伴,每天清晨,操场上总有他跑步锻炼的身影;夜深人静,自习室里总有他奋笔疾书的背影。以勤作伴,实验室里每瓶药品的特性与用量他都心中有数,每台仪器的规格与操作他都胸有成竹;以勤作伴,在日后的科研路上,他身上勤奋刻苦的品质深深影响激励着他的学生,于是才有了学生们每天七点进入实验室的持之以恒,才有了为了科研竞赛数日不眠的苦心孤诣。
“才能的火花,常常在勤奋的磨石上迸发”。提及当代大学生的慵懒作风,师兄直言唯有勤奋才是求学之根本。天道本酬勤,他用笔耕不辍,埋头苦干的勤奋品质做指路的明灯,在科学的汪洋中成功摆渡到了胜利的彼岸,为祖国的科学与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他说,大工给予他最大的财富,就是让勤奋成为了他最自豪的人生标签。
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校友敢为人先勇创新精神
齐爱华师姐1986年毕业于我校工业催化专业,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免试推荐为我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是当时国家八五攻关“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 ”项目组成员之一,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1993年创业建立了华洋科仪,现为华洋科仪董事长。
即使毕业多年,每当提及在大工的日子,师姐依然神采奕奕。师姐说,当年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依然没有阻碍同学们对于科研的向往。除了刻苦钻研学业,师姐还主动加入科研小组。“当时老师给了我一个题目,是79级做了好多年都没有做出来的,然后我就利用寒假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实验室研究了很久,终于做出来了!当时觉得兴奋坏了!”凭借那一次的研究成果,师姐在《化学通报》上发表了文章,并获得了校庆博士生研究生论文演讲优秀奖,而当时的齐师姐,还只是个大二的本科生。
刚从国外学成归来时,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师姐曾在大连化物所做了三个月的临时工,虽然成为了化物所学历最高的临时工,她却毫无怨言。工作期间的师姐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刻苦认真,除了做好分内的工作,还将实验室打扫干净,仪器分类规整。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的大工精神让师姐在工作中成就斐然,也让她发现了实验过程中仪器的重要性。1993年,师姐创办了华洋科仪,为化工实验提供了一条专业的仪器保障链。
我们青年一代要传承知行合一甘奉献的精神
白玉祥老校友1954年考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染料及中间体专业,1959年毕业分配到山西省太原化工厂工作,是山西省煤化工发展的专家,曾任山西省化工厅厅长。他参与和指导了多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制定山西省化学工业发展的“五年规划”,为山西省的重大区域规划、行业规划提供技术支持,用青春与奉献诠释了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化工和煤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白老还是山西校友会创始人之一,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依然担任着校友会理事长,关心青年发展,助力校友联通。
作为建校初期的老校友,当白老走进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府时,更加感受到使命之重。回忆起大工对他的培养,白老充满感恩,“我认为大工的教育最大的优势有三,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力和管理能力,这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二是大工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基本功的培养,这也是大工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欢迎、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三是大工勤奋务实的学风让大工人都有一种踏实劲以及甘于奉献的品质,这让我们今后的人生都获益匪浅。”
当谈及对大工学子的期待和嘱托,白老说:“大工是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毕业生也是受各行各业欢迎的优秀人才。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在校期间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传承勤奋务实的优秀学风,为走向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做好准备。”
一代代的化工人用勤奋创造历史,以卓越铸就人生。即便青春不在,但流淌在他们身上的大工红色血脉都已成为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烙印。“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始终指引着他们的方向,坚定着他们的信念,为实现每一个小小的“大工梦”,为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心聚力、不辱使命。虽然寻访校友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了,但传承在化环生学子身上笃学尚行、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红色基因必定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来源: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