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首页 >> 专题推荐 >> 红色基因 >> 正文

【红色基因】“多”维家访 温暖学生回家的路

——记2017年家访工作

2017-03-24作者:学生工作处

“从黑龙江到云南,从北到南历经10省20个市县走访26名学生,一路家访,一路感悟。这是我家访学生最多的一年,也是行程最远的一年、时间最长的一年。”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刘颖在回顾自己的寒假家访时如是说。3月23日上午,学生工作处于主楼一阶报告厅召开了2017年家访工作评审汇报会,4个学部、学院分享了家访工作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创新和收获,15名辅导员老师讲述了在温暖访途中的感动与思考。最终,4个学部、学院获评“2017年家访工作先进集体”,9名辅导员获评“2017年家访工作标兵”,14名辅导员获评“2017年家访工作先进个人”。

今年是我校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家访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41名辅导员、班主任共计走访了882个学生家庭,足迹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最初老师们的返乡顺访,到如今精心策划、多维创新,我校的家访工作从量到质都有着巨大的飞跃。

多一重支持,让家访的劲头足一些

各学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结合各自工作特色特点,周密部署家访计划,做到家访对象典型性高,家访路线覆盖面广,家访过程针对性强。家访人员组成多元,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带头走访,各部学院积极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邀请班主任一同走进学生家庭,为家长提供了多维度的咨询建议;资金配套支持,部分学部、学院特别设立了家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辅导员寒假出访工作;技术创新保障,电信、运载等学部结合各地家长座谈会经验,学习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技术为不便到现场的家长召开远程家长会。与此同时学生工作处统筹协调安排,明确工作思路,做好后方保障,为全体出行教师购买了保险,多一重的支持,让辅导员们也卯足了劲头,大家从日常工作的难点和困惑出发,认真筛选家访对象,通过家访解决不见面无法解决的问题。

多一点准备,让家访的行囊重一些

出访前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许多学部、学院都准备了有特色、有意义的家访礼物,建工学部用一封家长信、一张成绩单让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政策和孩子在校情况;建艺学院用一本励志书籍带去老师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机械学院的教师为每个走访的家庭送上书法福字作品,带去春节的祝福;人文学部为家长带去了自主设计的学生集体合影年历;电信学部为家长们带去了一张“私人定制发展前景图”,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更直观地看到专业未来发展前景;能动学院设计了家访工作调查问卷,提升了工作的科学性;化工学部用原创视频《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家长们带去了孩子的心里话,发挥了辅导员在亲子间的桥梁作用。这一份份家访礼物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无比珍贵,正是这多一点的准备,不仅让家访的行囊重了一些,更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一些。

多一度热爱,让家访的收获足一些

家访是一段有爱的出行,多一度的热爱,让家访的收获满满。爱每一个学生,再苦再远的路,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因为那是学生们回家的路。人文学部的马朝晖深入新疆、西藏等地家访,其中一段从昌都市丁青县仅200公里的路程,在颠簸的山路上走了9个小时,窗外就是悬崖与土块,身体和心理都疲倦不堪;电信学部的夏安飞为了节省时间,每到一个地方下了火车就会寻找能进村子的汽车,当汽车在悬崖峭壁间兜兜转转时,十多年不曾晕车的他,也实在是晕的不行。可是因为对学生有着深深的爱,辅导员们身体力行走过他们求学的路,看他们路上的风景,也更能读懂学生求学的不易。爱这一份事业,才看得到,在教育落后的大山里,被访的学业困难生虽然家徒四壁,但墙上贴满了他的证书,在这里教育水平落后,他是家人的希望,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也就能够感受得到我们的工作有多么重要,肩上的责任有多重。爱我们的生活,家访的经历让每一名参与其中的老师都有格外的收获,家访的路上苦中作乐、路途中的温情瞬间、在学生家中与他们一起包饺子、聊心愿,让年轻的老师们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爱的可贵。爱我们的祖国,家访让年轻的老师们辗转东西,横贯南北,有机会到西部、到山区、到农村去,看最真实最美丽的中国,管经学部的郭桂贤说:“当汽车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当走进被油菜花包围的村子,当看到父母对大学教育不论男女都足够重视,我不禁羞愧于自己对贵州农村落后的想象,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对中国的深层认识太浅,而我们对中国的探索和发现,永远不该停下来。”

多一份思考,让家访的实效大一些

2017年的家访工作结束后,令人欣喜的是老师们用多一份的思考,反馈了出行前设立的目标,用实际成果为日常工作注入了新的能量,使得家访的实效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外国语学院的王梦雅第一年参加家访工作,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亲子隔阂问题,她立足于 “为学生发声”,为学生与家长之间搭建了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帮助学生和家长加强沟通,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家长懂得倾听理解孩子。家访结束后,她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撰写论文《高校大学生行为表现成因中家庭因素的探究及对策分析》,并希望能够在工作期间完成自己90名学生的全部家访。数学学院刘颖坚持记录了近四万字的《家访故事》,形成了详实的家访工作案例,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建工学部李特在家访途中撰写了博文《读大学是摆脱贫困的过程》,深入思考了物质困境和思想贫穷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去探寻大学的意义。管经学部郭桂贤预先总结出部分学生“高消费、大落差、缺规划”三大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家访并在方途中找到了答案,她以此为导向提出重点分析与对策,返回学校后通过撰写博文、召开级队会等方式,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还有许多老师能够结合家访的所见所思,部署特色寒假作业,返校后及时开展生涯规划、爱家乡主题演讲等活动,以强化一些学生欠缺的责任担当、生涯规划和自立自强意识。老师们用行走和思考记录下家访工作的收获与感悟,让家访不仅仅是“从你的世界路过”。以人为本的个性指导、不断丰富的工作思考,让老师们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前行。

辅导员、班主任家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积累,只有深入调研一个又一个的个性问题,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准确的共性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辞辛劳地逐一分析,才能让教育凸显实效。2017年的辅导员、班主任家访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访途的感动和思考还在影响着我们,就像学生工作处处长郭驰在汇报会的最后说的一样:家访工作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提升,家访工作的实效让师生看在眼里,在祖国的各地都留下了老师们带给学生家庭的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注重思考进一步提升家访工作精准性,强化家访工作的全过程分析并同时强化校园在学生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十年,一千三百余名教职工参与,走访了近八千个学生家庭,家访不曾止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学生工作处
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