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首页 >> 专题推荐 >> 红色基因 >> 正文

【红色基因】眭庆曦教授做客名师讲堂追忆大工建设岁月

2017-04-10作者:研究生会

大工初期的校园规划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原始的凌水河是如何贯穿整个校园的呢?4月5日晚,由校研究生会主办、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92期“名师讲堂”在研教楼报告厅顺利举办。眭庆曦教授做客本次讲座,讲述了凌水河、八角楼、主楼等建筑物的建设过程,并结合校园建设介绍了屈伯川院长在建设校园中所付出的心血。

讲座伊始,由建筑与艺术学院的王东洋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眭庆曦教授的个人经历。眭庆曦教授于1954年来到我校任教,1995年退休,教书育人41载,是我校最有资历的老教授之一。今年85岁高龄的老教授,为使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大工文化、大工精神,不辞辛苦地给同学们带来此次讲座,让在场的师生都为之感动,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老一辈大工人的奋斗精神。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眭教授为师生们讲述当年校园规划的那些事儿。

眭教授谈到“凌水河在1955年的夏季,涨潮至一馆的前面,西山教学区的木桥被水冲垮,潮一落河水就变干,河床风化的十分厉害,表面的径流很小,所以把河床封闭起来,把西山的生活用水处理成中水,构成了有山有水的校园基地”。之后,又提到主楼的建设,“主楼最初的设计意图是集校行政办公楼、研究生院、图书馆三种功能于一体”。通过大连理工大学校园规划总平面图可以看出,作为行政办公楼,主楼的设计端庄大气,从主楼广场各个方向的视角上看,毛主席像的肩膀均高于主楼的檐口屋顶,足以显示其高大形象。

眭教授的讲座情节环环相扣,台下同学认真记笔记并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师生们都对老教授超凡的记忆力和清楚的表达能力钦佩不已,同时对学校的建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大工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也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一位建筑规划专业的同学问道:“在现在的校园环境下如何重新利用凌水河的资源制造一些小型的校园瀑布景观?”眭教授对学生们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本期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的落下帷幕,相信通过本次讲座能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校园的建设历程、大工的文化精神。相信师生们也会继承着老一辈大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创造出大工更加辉煌的明天!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名师讲堂将以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为契机,陆续邀请我校知名教授、前辈为广大同学讲述科研知识,分享科研经历。敬请期待!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