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建设工程学部 “寻源传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学校团委开展的“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专项实践活动,于7月15日下午,拜访了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林皋院士。
林老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水坝抗震理论和模型实验技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和混凝土结构动态断裂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色奠基者——严谨奉献、克难进取
1951年,林老毕于清华大学,1954年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水能利用研究班毕业。1962年,林老晋升为副教授,并且是全校28个教授和副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
林老始终认为,只要有可能,就要去努力、去奋斗、去不断追求,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他告诫我们:“年青人要肯干,要有自学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1956年广东流溪河上兴建了中国第一座双曲拱坝工程。由于传统大坝的泄流方式对地基冲击较大,不适合实际情况,工程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但是林老和他领导的研究队伍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研制了橡胶模型材料,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式振动台,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拱坝模型振动试验,为坝顶挑流方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60年前,水坝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林老带领他的研究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林老身上体现的,那种严谨奉献、克难进取的精神正是属于第一代大工人的精神财富。从那时起,这种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成为日后每一代大工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发扬者——俯首躬行、鞠躬尽瘁
林老是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家,更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他始终认为,学校在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培养精英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精神。
学生写的文章,大到文章结构、公式推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他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在闫东明博士得知林老第二天下午要出差,当天下午3时多连忙拿着刚刚写完的论文去找林老,请他最后审阅。看到林老略显疲惫的身影,闫东明博士一时犹豫了。但是,林老却说,“你先把稿件放这里吧,我现在在赶写一个报告,明天给你”。第二天一大早,闫东明发现近20页的英文论文稿密密麻麻地作了大量批注,连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不当之处也全部给予了修正。林老正是以这种俯首躬行的精神诠释着教师的神圣职责,用自身的德行向学生们传授那鞠躬尽瘁,严谨奉献的老一代教育家的红色品质。
几十年的教学历程,林老早已桃李芳天下。他们虽然身在世界各地,但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深深想念着林老,这样一位不仅教书,同样育人的教师。是他为学生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他教会了学生做人与治学的道理,自当俯首躬行,鞠躬尽瘁,严谨谦逊,克难进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释放着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工程建设发展的满腔热情,诠释着一位老一代教育家的红色风骨,矢志一生,老骥伏枥。
60年前,林老等第一代大工人定义了大工红色精神的最初内涵:严谨奉献、克难进取,自强不息,俯首躬行,一所大学从无到有。60年来,一代代大工人将严谨奉献,俯首躬行的红色精神深深融入血脉,以红色基因为精神力量,大工人将不断传承、不断探求、不断升华,做愿意为国付出、勇担重任的国之栋梁。
来源:建设工程学部
编辑: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