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回望奋进路】击鼓催征 奋力开创一流本科教育新局面

2022-07-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培养一流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最核心的标准,其基础和核心是一流本科。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从新时代新任务出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为核心目标,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主线,持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筑牢基石。

立足顶层设计,全员大讨论凝练而成一流本科建设“八八规划”。2019年初,学校第十六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围绕一流大学建设全局组织全校人才培养大讨论,出台“大工60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统设计了新时代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八项计划”。进一步结合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的“八个强化”,总结凝练形成一流本科建设“八八规划”,明确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建设一流本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相关改革举措得到教育部重点推广。

落实立德树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全国引领示范。学校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以6门思政公共必修课为支撑,以“行走的思政”社会实践课为依托,以“四史”课为补充,构建“6+1+4”大思政课程体系。2020年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打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识课程模块,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衔接;推广“U型教室、O型课堂”授课,推进“百人百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

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四个全覆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得到中央主题教育指导组高度认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基地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15个);收获多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等荣誉。

全面统筹规划,一流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学校设计并实施研究型大学“三环四链五机制”专业建设范式,全面实施“一流专业”提升计划。74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占招生专业的91.4%。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7个,占招生专业的70%以上,有力支撑了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凸显学校已形成理工为主,各学科专业齐头并进的强劲发展态势,有效对接国家和区域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6个专业通过国际质量标准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数量位列全国前茅。经济管理学院实现国际商学院认证大满贯,成为全球第106所通过世界三大商学院认证的商学院。

推动课堂革命,一流课程改革创新全面深入。学校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引领,加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入选“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3门,总数位列全国第12位,其中线上一流课程数量位列全国第7位,211门课程入选首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数量位列全省第1位。大工的精品在线课程群受到全国各地各层次学习者的广泛好评。超前布局建设大工-超星金课建设平台、大工-爱课程SPOC平台、大工-学堂云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为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在线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力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161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5门课程上线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30门课程上线学习强国平台,42门课程上线辽宁省跨校修读平台。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辽宁省疫情防控督导组邱连波等省市领导来校视察时对我校在线教学工作给予肯定。

依托优势学科,高水平教材建设成绩斐然。学校加强教材审核,严把政治关、学术关,强化“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机制。完成由院士、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60部新工科新文科本科精品教材立项建设工作。获批2项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作为第一作者获奖总数排第15位,高占先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部本科教材获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位列辽宁省首位。

产学研教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基地建设取得突破。5个学科获批“拔尖计划2.0”基地,其中4个获批“强基计划”专业,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国家“英才计划高校培养基地”;组织制定管理办法,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举措“五项计划”,构建起“一式两制三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拔尖通讯》予以报道;与华为共建教育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联合打造22门产教融合协同课程;入选教育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首批22所试点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教育部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项目,在12个优势特色专业构建了“立足专业,做精一外、提升二外、拓展三外”的公外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领导力的青年人才。

加快升级重构,实现新工科新文科范式变革。学校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业转型升级、辽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连“两先区”“五中心”建设发展需要,先后成立新工科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能源技术学院、机械大类合作培养的中美联合学院,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精细化工新工科专业,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为重点的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与中国商飞合办“高端民机设计新工科人才班”已完成两届招生;生物工程、集成电路入选辽宁省高新区现代产业学院,软件学院入选全国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22项国家级、4项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量位列全国前列。

夯实基层组织,一流教学名师引育成效显著。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方案》,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深化教学内涵。获批7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数量位列全国第9位。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层次的教学名师,新增获评国家“”教学名师6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2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7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在各类教学名师及相关教学团队的引领下,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

强化专创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以“千项全纳”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以创新创业重要赛事为牵引,持续打造双创教育品牌。以“专创融合,赛教结合”教学理念为基础,打造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本研、跨时空的“五跨”专创融合特色课程500余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国内外高水平竞赛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和实验室研究工作,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4项。

推进评价改革,建立“追求卓越”质量文化。对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持续加强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三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五位一体”常态化教学评估制度,对部院、专业、课程、课堂和教材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给出高度评价:学校的学科优势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研究型教学改革成效突出,构建了具有大工独特优势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高。入选“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单位,担任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研制和平台建设单位、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工程教育学术委员会成员单位,高质量完成33所辽宁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助力辽宁高校改革发展。

实施教学改革,一流成果培育硕果累累。学校每年立项支持数百项各类教改项目,通过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总结并凝练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在四年一届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2018年学校获奖9项,居于全国高校前列。2018年以来,学校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24项,牵头获得一等奖77项,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数量均居辽宁省各高校之首。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学校不断推动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建设一流本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担当使命,善作善成,以更加坚韧不拔的努力,更加优异的建设成绩,为学校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教务处
编辑:王增强
审核:赫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