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回望奋进路】为建设一流大学筑牢人才之基

2022-08-01

大连理工大学历来重视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并始终将此理念厚植于心,深耕于行。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引才育才用才水平。引才质量持续提升,累计引进专任教师760人,其中正高级133人、副高级335人,引进教师占目前教师总量的30.1%。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引进人才中具有海外经历人员315人,占比41.4%;高端人才实现翻番,新增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5人;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7人次,目前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297人次,增幅近1.5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开拓性出台《领军人才岗位聘任方案》,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断完善形成《高端人才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建立依据业绩贡献能上能下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速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局面,为学校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加大引才力度一流人才不断汇聚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师。六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要求,着力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将顶层设计做实。组织召开全校人才人事工作会,分析问题、统一认识、制定措施、推动落实,明确行动路线,坚持综合施策,全员行动,共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建设“人人做人才工作,人人是工作主体”的人才工作大格局,着力构建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将制度保障落实。用制度建设保障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出台并修订了一系列人才相关制度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加强学校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联系,充分发挥专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实行高端人才协议工资制,突出高端引领和标志性成果导向,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激活师资队伍发展内生动力。唯才是举,制定出台《高端人才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突出品德、能力、创新价值和业绩导向,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端人才业绩评价及薪酬体系。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聘任62位校内领军人才,鲜明引导和激励教师在重大科研、教书育人、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设多层次、分类别人才队伍梯队。

引进培育并重,加大延揽优秀青年人才力度。青年人才是大工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先锋队。六年来,学校坚持育人导向,潜心培养、关心、爱护青年人才,既全力帮促扶、又敢于压担子,鼓励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修订出台了《星海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分层次、分阶段支持培育。截至目前,星海人才培育计划共实施选拔8批次,合计支持366人次。支持人选入选两院院士3人,入选教育部特聘学者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共24人次,入选“四青”人才52人次。

制定出台了《星海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2016年至今,已实施6批次星海人才引进计划,累计选拔64人,进入学校工作45人,其中18人已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特聘学者。以学科为牵引,连续举办青年学者星海论坛,吸引2000余名海外青年学者来校交流访问、来连创新创业,该论坛已成为我校引进集聚优秀青年学者的重要载体及大连市重要引才名片。

加大人才储备,深入推进博士后制度改革,六年来,累计招收博士后755人,全职博士后规模稳步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2021年,获批青年基金中博士后比例近50%,博士后群体的质量和数量均显著提升,逐步成为我校科研队伍生力军和师资队伍建设后备军。

伴随着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不断激发后备力量成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人才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涵养高尚师德“大先生”持续涌现

“师者,人之模范也。”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六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政治把关办法》,严把人才引进和评聘考核政治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常抓不懈,引导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引导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师德师风锻造,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育人工作之中。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出台《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大连理工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加强教师思政工作的专门文件,编制《师德师风教育手册》“口袋书”,全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严肃处理师德失范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典型经验,在教育部网站刊发。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调研,专门听取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报告。

打造系列教育品牌,引导教师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面向新教工,开展岗前培训,加强新教师始业教育;面向青年教师,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师道师说”系列教育,提升青年教师多元素质;面向海外归国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师道师行”系列活动,赴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接受实践教育,厚植家国情怀;面向高层次人才,选派其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举办首期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面向全体教师,坚持年度调查,全面摸底思想状况,撰写分析报告,切实提高教师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员们纷纷点赞培训效果:有触动、有感悟、有提升;重大时间节点教师代表积极发声传递正能量。

首次举行新教工入职宣誓,从教40年仪式、荣休仪式,首次制作从教40年教师纪念牌,增强了全体教师的仪式感、荣誉感,获光明网、央广网等央媒报道。利用抗疫活教材,写好“暖心信”,“家书”传情,夯实精神坐标,将其作为开展教师思政工作的生动读本。

六年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模范、教育世家等一批教师楷模。

树立正确导向 “科学评价”稳步夯实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学评价,经过持续不懈的改革探索,基本形成以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分类评价为基础,以代表性成果评价为手段,坚持能力、贡献、实绩、创新价值的评价导向,朝着建设系统化、一体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新体系迈出了坚定步伐。

改革评价指标,以破立结合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修订教师岗位竞聘基本任职条件,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业绩成果的质量与贡献,开展校外同行评议,提高评价科学性,抓住改革契机激活教师创新活力。

强化分类设岗,以分类评价激励人人尽展其才。结合学科特色、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发展需求、催生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的目标,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为抓手,持续完善专任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先后设置并完善成果转化型、重大成果类、思政课教师型、团队型岗位,通过明确不同岗位的评价标准,引导各岗位教师找准定位明确优势,让人才评价这根指挥棒真正挥舞起来,激励人人尽展其才。

完善考核体系,以目标导向助力事业加速发展。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升级学校业绩信息系统,为27个学部学院定制个性化考核模块。在科学分析全校教师业绩成果的基础上,与各学部学院充分沟通交流,推出专任教师岗位聘期目标制,设计定制岗位任务书填报线上流程,高效推进落实。把考核从“量人的尺子”变成“发展的引子”,着力构建系统化、一体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新体系,助力学校事业发展“加速跑”。

助力教师发展精准服务润物无声

全力做好人才服务保障。积极落实辽宁省、大连市人才政策,在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决学校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购房和永居证申办等问题。联合财务处下沉一线,到人才身边去,通过集中宣讲、一对一上门指导等方式,协助学校高层次人才开展个人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工作,避免了补缴滞纳金等经济损失的问题,进一步将“我为师生办实事,贴近一线服务人才”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持续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先后组织20余批高层次人才共计800余人次赴参加健康体检,并密切关注人才体检结果,主动联系大连市各大医院,为人才复查复检和就医就诊提供有力支持和优质服务,有力保障了人才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将学校党委对人才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坚持服务一线,盘锦校区人事人才办公室全员入驻行政办事大厅。充分践行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理念、响应“首问负责制”工作要求,为校区教职工提供服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逐渐扩展业务内容,从最初的教职工入职、调离、考勤及请销假管理、代收发人力资源处各科室材料等业务到后来的盘锦校区教职工生育险报销、医保卡办理等,极大程度简化了校区老师办理业务的流程,打造了高效的人事人才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方式。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站在新百年新征程新起点,大连理工大学正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汇聚人才、尊重人才,构建德业双馨、引育并举的人才生态,坚定不移谱写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的教师队伍建设新篇章。

来源:人力资源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人才办)
编辑: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