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大工
首页 >> 专题推荐 >> 学在大工 >> 正文

【校友风采】温庆林:亲历双奥

2023-04-06作者:孙晨

温庆林,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特圣迪)董事长,我校1983级机械工程专业校友,高级工程师。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大校军衔、技术四级。曾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接过2008年夏奥会和夏残奥会及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机械工程项目。历任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简称总装院)舞台研发中心主任、总装院科技处处长、副院长;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荣获航天基金奖,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等奖,探月工程突出贡献奖及20多项国家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奖。2016年入选“中国演艺设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

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巴赫主席郑重宣告,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举办权。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洗礼,温庆林对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即使经历了从军人到职业经理人身份的巨大转变,这份热情也从未消减。

军人的使命

说起来,温庆林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便与舞台机械结下了羁绊半生的缘分。

1987年,温庆林以优异的成绩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进入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总院(1998年更名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非标机械室,穿上戎装,成为了一名军人。他接到的第一项工作不是航天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设计,而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机械设计。放眼全国,当时这类工作都是个“新鲜事”,鲜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但是,凭借在大学收获的扎实基本功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在老同志的指导下,温庆林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后来,他被派到外地成立分院,他一人身兼行政、财务、销售等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996年,他被任命为非标室副主任。

虽是“升官”,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当时军队任务锐减,绝大多数非标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项目可做。虽捧着“铁饭碗”,但温庆林不想做“旱涝保收”的闲人。

“军队是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长此以往,不仅会荒废了专业,还会导致人心思变。”上任不久,他便为非标室找了条别出心裁的“出路”——舞台机械行业。“舞台机械是非标机械与自动控制一体化产业,与我们所从事的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异曲同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对文化产业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温庆林敏锐地洞察到舞台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时隔九年后,一头扎进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虽然有总装院实力的“金字招牌”,但非标室转投舞台机械行业并没有任何优势,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业绩,还是1983年为中央歌剧院设计的一套仍未完成的机械化舞台图纸。但依托于总装院的强大实力,温庆林与上级领导沟通后,果断决定弯道超车,放弃国内传统技术,直接对标国外。参考有限的国外现场照片,温庆林带领团队研发出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设备,用实力征服了用户,承接到辽宁大剧院、深圳世界之窗环球舞台等大型项目,奠定了总装院在国内舞台机械行业的龙头地位。

2007年,温庆林和总装团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机械设计、制造和保障工作。这将是中国舞台机械行业在国际舞台的第一次亮相,能否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温庆林内心的天平一直在摇摆。但是,当他第一次走进奥组委的办公室,墙上贴着的几个大字——“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瞬间映入眼帘,也硬生生地砸进他的心里:“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是醍醐灌顶的。保障奥运会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军人,必须圆满完成!”

带着军人的使命,温庆林及总装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奥运会的工作中。作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舞台,其设计的复杂性和难度超乎想象。但不管导演组如何调整,要求如何升级,总装团队总能以最快时间解决问题,不论昼夜。在奋战了300多个紧张的日夜之后,当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完美落下帷幕时,坐在控制室的温庆林长长地舒了口气,眼眶有些湿润,他为自己和总装团队感到骄傲,因为他们不负使命,中国舞台机械的科技实力不负使命。

心里的一团火

“虽然由于军队政策的原因,总装院不再承接地方科技有偿服务项目,总装舞台将成为历史,但是总装舞台对行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可以延续的!”

2015年初冬,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做出决定,要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总装院舞台业务走到了终点。已升任总装院副院长的温庆林不得不站上了选择的岔路口。留在军队压力不大,受人尊重,对于已是知非之年的温庆林来说,固然是个容易理解的好选择。但他内心始终有一团火,是对舞台机械行业的热爱,也是对并肩作战的兄弟们的不舍。

“一是有利于总装舞台团队人员,总装舞台聘请的200多名地方人员要分流,若有个团队承接,对这部分人员有利;二是有利于总装院,那么多人要分流,有个团队承接更有利于总装院工作的推进;三是有利于业主,有一个传承总装舞台技术与服务的队伍出现,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四是有利于行业,过去在国内高端舞台机械市场,能够与总装竞争的企业很少,若总装舞台不干了,对这个行业发展不利。” 温庆林用“四个有利于”,说服自己离开工作三十年的部队,带着总装院舞台研发中心管理、商务和技术团队近百人,与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度融合。

北特圣迪是国内较早从事舞台机械行业的公司,但业绩始终不甚理想。温庆林和团队的加入,无疑给公司注入了新动能。从总装院副院长到民营企业总经理,温庆林很快适应了新的业务形态:“毕竟做过销售、投标、设计、管理等所有岗位的工作,关于舞台机械的一切事务性工作,我都有自信。”但在企业经营上,他却没了在总装院时的底气。

“以前在部队,毫无经济和经营压力,有活就干,干不了也没关系;但现在得自己找活干,有活必须要干好,干好还必须能收到款。”200多人的生计压在肩上,温庆林常常焦虑到夜不能寐。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技术方面,虽然新公司继承了总装院的衣钵,但温庆林并不想“躺在功劳簿”上,他领导团队研发出高速飞行器、3D四轴数控飞行表演系统、弹出舞台、动态雕塑等新产品和技术,推高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在经营战略方面,他推动公司与奥地利瓦格纳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以强强联合争取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上市公司的注资,提升了公司在国内大型项目上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五六年的融合发展,北特圣迪的合同额从过去的每年四、五千万,猛增到了目前的5亿多人民币,单一项目合同额从2000万增长到逾亿元,公司规模也从30多人扩大到200多人,综合实力跃居行业第二。

热爱的舞台机械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志同道合的兄弟都生活在希望中,温庆林心中的那团火,烧得更旺了。

与奥运重逢

公司运营稳定后,温庆林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公司更上一层楼?当得知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举办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2008年奥运会的经历恍如昨日,挺过那样的焦虑和艰难,温庆林对承接超大型项目信心倍增,而他和团队的实力,也受到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和导演组的充分信任。经过层层筛选,北特圣迪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技术协作单位。

开闭幕式的重要设备——地面舞台系统是北特圣迪承接的第一个项目,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开工。此后不久,公司又接连收到空中设施、冰瀑大型表演装置等多项更高难度项目的任务书,是否承接后续项目,公司领导层出现了分歧。奥运会的任务容不得半点纰漏,虽能提升公司知名度,但一旦出现瑕疵,对公司的打击也将是毁灭性的。所以,有些领导觉得,承接一个项目对外宣传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干那么多,纷纷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温庆林却坚持继续承接项目:“总想着规避风险,公司会逐渐失去创新的能力。做任何事都有风险,只要我们认真组织好研发设计,加强协调管控,我们就能化解风险。奥运会项目虽然难度、压力巨大,但也是锻炼队伍,全面提升公司实力的大好机会。”在温庆林的努力下,大家统一了思想,后来,公司又收到了延庆、北京和张家口场外火炬双转台的设计施工任务,成为奥运会四场开闭幕式中承接舞台机械项目最多的企业。

为助力四场仪式的完美呈现,温庆林迅速抽调公司精兵强将,组成80多人的队伍,并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如一根紧绷的弦,拉扯着温庆林不得一丝放松。

主火炬的亮相无疑是奥运会开幕式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在此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导演组创新性地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一改以往固定火炬台的模式,而是让主火炬从地面翻转、提升至40米高空,并进行无限度的旋转。如何让这个重达6.5吨的“大家伙”做出完美的动作,便是北特圣迪需要完成的空中设施项目——姿态调整执行机构的核心任务。隐形于鸟巢体育场上空的威亚系统上,悄无声息地从体育场边缘稳定移动到场地中央,经得住低温雨雪的恶劣天气,保证万无一失地完成史上最重吊载火炬的动作控制……每一条要求都给项目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没有相关工程经验,没有1比1实验场地,从2020年11月起,北特团队持续对接导演组创意,进行了数十次的方案论证与修订,通过增加冗余系统、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设备防护等级等手段,终于实现了主火炬在空中的完美动作。

undefined

“冰瀑”大型表演装置项目几乎与空中项目同时进行,在场地条件受限和深化设计周期极短的不利条件下,温庆林领导的团队仅用40天便完成了用钢量700余吨、相当于20层楼高的“巨无霸”。此后,延庆、北京和张家口场外火炬双转台安装调试工作相继完成,团队进入全面保障阶段。随着彩排的进行,当设备出现的小问题被团队第一时间调整修正后,温庆林心中那条紧绷的弦,渐渐舒缓。

终于迎来了冬奥会开幕的日子。当天早上,温庆林准时来到办公室,花了半天时间处理了公司的部分业务。午饭后,他来到鸟巢现场,一一检查了5个岗位点的执勤情况,并作了“战前”动员。回到控制室,看到一个个紧张忙碌的身影,温庆林原本平静的心情开始紧张起来,因为现场有工程总师坐镇,他索性去了观众席。

当晚,温庆林以观众的视角,欣赏了黄河之水经由“冰瀑”从天而降的磅礴,地面舞台丰富变化的灵动,主火炬台“大雪花”在空中起舞的优雅,整体控制分毫不差的精确……他紧张的情绪被一个个经典的瞬间所淹没,当开幕式成功落幕的一瞬间,他整个人都被骄傲与荣耀填满。

凌晨一点,温庆林在检查完收尾工作后,乘车回家。“这一觉应该能睡踏实了。”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此后,北特圣迪又出色的完成了冬奥会闭幕式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任务,北京冬奥之旅圆满落幕。

“能够亲自参与并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参与‘双奥’开闭幕式演出仪式工作,为国增光,我感到非常自豪、莫大荣幸。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参与重大活动的机遇,有一支能征善战、技管一流的团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才能完成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务。”亲历双奥,温庆林感到无限荣光。

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