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校75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先后为党和国家输送了35万余名优秀人才,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面向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学校深度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发布《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矢志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5月24日,学校举行“2024届就业榜样评选会”,20位同学获评“大连理工大学2024届就业榜样”称号。为引导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开阔求职就业视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现策划推出【就业榜样】专题,集中报道20位就业榜样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成功经验、求职心得,供师生互学互鉴、共赴卓越。
李昌泽,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签约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岗位。作为一名怀揣航空梦想的青年,李昌泽不仅在学术上刻苦钻研,还积极参与航空领域的实践活动,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担任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干部期间,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服务力和创新能力。荣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奖学金等10余项。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展现当代大学生无悔的青春风采。
扬帆启航 上下求索
2019年,李昌泽怀揣梦想,踏入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校门,开启他新的人生篇章。然而,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学术的海洋中,李昌泽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困难与挑战。面对繁忙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以及诸多的压力和不适应,他都能乐观面对,勇于克服困难,以此作为他不断磨砺自己、超越自我的动力。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李昌泽主动向前辈、老师请教,经常与他们交流,调整自己学习策略,学会解压,冷静解决问题,广泛汲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主动跟随导师康仁科教授和班主任董志刚教授学习,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静下心来做科研,体会科研的苦与乐,努力掌握科研技能。他还虚心向师兄师姐请教,不断拓宽自身的研究视野,追求学术上的更大进步。
乘风破浪 勇于担当
“要当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草船,要为了一片海就肯翻万山。”在青春的征途上,李昌泽立下豪情壮志,以此激励自己拼搏奋斗。大学四年,作为学生骨干、优秀团干部,他积极响应学院团委号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办了新的学生部门,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才华和创新思维,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更多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
“我们要做有深度的传播者,有温度的工作者,有广度的生活者,有厚度的学习者,有气度的奋斗者,有高度的贡献者。”为此,李昌泽不辞辛劳,熬夜制作PPT,反复修改答辩稿,为学院各类活动的成功举办倾注了心血。在他的积极带领下,支部青年们纷纷投身于各项工作中,他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大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校优良学风标兵班、院先进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在他的领导下,支部现有院校两级学生骨干9人,校优秀团员7人、优秀团干4人,他们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屡创佳绩,更有一支实践团队荣获省级优秀团队的殊荣。此外,支部青年们的志愿时长累计超过500小时,充分彰显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逆流而上 反哺桑梓
李昌泽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但每一次的坎坷与失败,都为他的人生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经历将近一年的备战考研,结果并未如愿以偿。面对这样的挫折,他选择了迎难而上,迅速调整状态,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在老师、学长和亲人的建议下,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所向:走适合自己的路,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面对求职挑战,李昌泽积极寻求建议,广泛投递简历,并关注学校招聘信息。然而,求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李昌泽投递的简历虽大多有了回复,但当他满怀期望地前往宁波参加最终面试时,却遗憾被淘汰。这让他曾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之中。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重拾信心,认真思考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留在辽宁,留在家乡,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肯吃苦、肯奉献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回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程发轫 书写风华
“振兴东北的重任即将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作为东北排名在前的高校,大工更是当仁不让。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们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关怀和希望,我们不能让家乡失望,不能让党和国家失望,我们责无旁贷。”他的脑海中时常回荡着他给学弟学妹们上团课时所说的一番话,于是,李昌泽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筑梦辽宁、逐梦蓝天的征途。他豪情满怀,眼神坚定,整装待发,决心发扬大工的卓越精神,在辽宁的土地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铸就自己梦想的航空人生!他立誓要让青春在党和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材料提供: |
李昌泽、张泽远 |
来源:学生服务中心、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常思萌
审核: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