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
首页 >> 专题推荐 >> 师者如光 >> 正文

踏过科研长路 永葆育人初心——

【赓续初心担使命·走进一线】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段玉平教授

2021-09-17作者:吴欣怡(实习记者)、秦博昱

光阴荏苒,急景流年,十五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曾3次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5次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8次获得“大连理工大学考核优秀”表彰。他是2020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021年辽宁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也是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的获得者——段玉平教授。

自2006年在大工从教以来,科研和教学便是他始终躬身践行的两项使命。近年来,段玉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第一成果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3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1部。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采用仿生学原理构筑仿生吸波材料实现多波段吸收和红外多功能兼容,设计开发中/高熵合金新型吸收剂实现吸收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同步提高,并发现诱导元素作用下反铁磁性元素磁性转变的吸波性能增强机理,先后主持国家级等重大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多项。作为灵魂工程师,他注重将结合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将国内外前沿科学知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科研与育人融通和对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段玉平心里,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则是他永恒的使命。作为国家一流课负责人,他长期奋战在课堂教学第一线,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他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他主讲的课程强化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改革,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师生互动,从“教”转变为“导”,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的教学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他曾获大连理工大学“我最喜欢的教师”提名奖和优秀班主任称号。研究生培养方面,段玉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目前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2名,博士生14名,多数毕业学生都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投身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事业一线。

如果说递薪传火、诲人不倦是段玉平从事教书育人的初心,那么尝试走在前沿、不断改革探索便是他对自己提出的更高期许。他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先后主持中央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辽宁省教改基金,校教改基金重大项目等,并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他提出“学院-学会-专业-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专业竞赛实践活动为平台,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新机制。

对待可以直接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创新创业竞赛工作,段玉平更是一丝不苟。他每年结合科研项目指导1-3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中,指导8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多项,指导6名学生获第十届“攀登杯”创业竞赛优秀奖,指导多名本科生参加“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并获优秀奖。

教书育人、严慈相济、亦师亦友,是段玉平挚爱的教育生涯赋予他的名片,但在他心中,多年如一日的细致和耐心,也不过是自己踏实走好教育长路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他说道:“所谓教育,不够惊天动地也并非轰轰烈烈,但若能如源源活水润物无声,便已是充实。”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