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
首页 >> 专题推荐 >> 走进一线 >> 正文

【走进一线】旭日映泉一脉长 味甘却似饮天浆

2022-04-29作者:single


他是学生眼中的魅力教师
他是朋友眼中的良师益友
他带着他的博学传道授业
他携着他的平和笑对生活
他用他的真性情诠释着一位教书者的风骨与气魄……

“读书、教书是我的本色,也是底色,不变的。而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恰恰来自陶渊明。传道者必先信道,方能传道,此之谓也。” ——张旭泉


近三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过道上也布满了“临时座位”。这不是名人的讲座现场,而是张旭泉老师开的选修课《红楼梦》的课堂。来自材料学院的大三学生孟庆辉告诉记者:“我选了两年都没有选上《红楼梦》,但经常去旁听,张老师的课一直很受学生欢迎,他的博学与才华让学生们深深佩服。”

张旭泉老师自1989年起就在我校任教,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大连市通俗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在先秦文化、《史记》、六朝诗歌、红楼梦专题、金庸小说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相当造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张老师的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缘于他的“才气”,缘于他对文学热爱和执着追求。这位满腹诗书的才气老师,对《红楼梦》有着深厚的感情。“《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正是文化的成熟时期,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最美、最精致的东西全都蕴含其中。”他感叹到:“这真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既备大局,又不输细节。”对于其作者曹雪芹,张老师也是充满敬仰之情“如果说世界文学史上评出几位最伟大的文学大家,曹雪芹一定位列其中。”

谈到文学,老师更是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些理解恰恰又体现在他的课堂之中,“高端文学一定不偏离生活,用最日常的状态、语言解读作品精神,才能完成作品与个人的对接。”他所要给学生带来的是“丰富的、立体的、生活化的文学”。他思想的深邃、课堂的深度正是他常读书的结果。

“最喜欢的就是他上课时候的神采飞扬,文学已经内化到其心中了,诗词曲赋也并不再仅仅是古人的作品,而成为了他和古人交流的语言。”这是学生在“评师网”上对他众多好评中的一条。材料学院的薛夷选上张老师的课也费了很大的周折,他对老师的博学、风趣和独到见解很欣赏,“辽宁地区如果有一个人上百家讲坛,那一定是他。他的博学与对文学的深刻见解一点也不亚于百家讲坛的讲师们。”

记者采访时发现,老师的办公桌上东西很少,但厚厚的一摞书却已占去桌子的一半。《老子》《庄子》《世说新语》《论语》《史记》等都成了老师的精神源泉。本着寻找自己、确立自己、提升自己的心,老师不断地学习着、进步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张老师的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缘于他的个人“魅力”,缘于他对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全身心投入。张老师授课由文及人,文史哲相渗透,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高尚人格为目标,言传身教,心性高洁。无论学识和人品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把能够听张老师的课当做一种享受,把能够选上张老师的课当做大学生活中的一件幸事。

曾经,因为选修张老师《大学语文》课的人数过多,学校把能容纳640人的八角楼报告厅留给老师作教室。除了本校学生外,很多外校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海事、交大、东财、大外、大医……

老师向记者讲述了最令他感动的一件事。那是在1993年,他的《大学语文》结课,在整理小考作业时,他发现了稿纸背面的一封信。“老师,我成了您的学生很不容易。我是92年考上大连铁道学院(今大连交通大学)的,我的一个大工的同学向我推荐您的课,我就慕名来听。听后,我深羡大工的教学水平,就毅然退学,立志要考上大工。而现在,我终于考上了大工,可以名正言顺的来听您的课了。”到现在,张老师也没能知道这个学生是谁,“但从此后,我讲课更是格外的认真,我知道,可能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

张老师的朋友很多:教师、作家、音乐家……当然,还有他的学生们。老师亲切地称他的学生朋友为小友。二十多年的时间,大工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而老师的“小友”队伍也逐渐壮大。1999年的时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暂时离开《大学语文》讲台,一个小友去听老师的课,发现不是张老师在讲,很是失望,回去便发了一篇名为《怀念张旭泉》的帖子,当时还引起不小的误会,很多老师都去打听张老师的情况。虽然是场误会,但也足见学生对张老师的爱。那个小友在帖子里说:“虽然这个老师讲的也很好,但却最喜欢张老师讲课的感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张老师的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离不开他豁达的生活态度。“读书、教书是我的本色,也是底色,不变的。而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恰恰来自陶渊明。传道者必先信道,方能传道,此之谓也。”这就是张老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悟。

除了工作,张老师也很懂得生活。他说:“生活是美好的,无论读书、教书还是生活,都应该以心情的愉悦为基础条件。生活是为了快乐,而不是竞争。”同样,他也把这种心态带到了课堂,他的课总是充满激情。

音乐是老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酷爱贝多芬的交响乐,仅是《命运》就听了300多遍。“我是不识谱的,”老师说,但他却能体会到音乐中最深邃的内涵。曾经,他遇到过精神探索与现实困难的抵触,体味过大学生刚入社会的不适,而正是音乐成了他低落时最大的慰藉。

书法也是老师生活中的一部分,漂亮的板书也恰是老师课堂的一大亮色。人文学院的唐丽婷说:“非常喜欢老师的板书,和单纯的使用PPT相比,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老师真的很用心,他的字也很漂亮,很有大家风范。”

(学生记者 王碧寒 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