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
首页 >> 专题推荐 >> 走进一线 >> 正文

【走进一线】享受课堂 付出不遗余力

2010-09-09作者:single


  “老师讲课不需要学生配合,他要做的就是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让学生主动来听课。”在采访胡涛老师的过程中,她也给笔者上了一课。胡涛老师自2003年从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大连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及本科教学工作,如今已有7个年头。在前不久举行的大连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她一举夺得特等奖,同时被授予了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

  本学期,胡老师担任了三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包括大一的无机化学、大三的中级无机化学,以及面向全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类选修课《化学与现代社会》。

  谈到这几门课程,胡老师感情最深的就是中级无机化学。2006年刚接手主讲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是零,没有教案,没有教学内容,没有课件,只有3页教学大纲。所以,整个课程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基本要求,整理资源,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胡涛老师在1年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了这门课程的所有数字化的资源。

  虽然取得了不少荣誉,但胡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成长历程概括为“机遇”两字,遇上学校教学咨询组组长辛剑教授,为辛剑教授担任两年助教,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机遇,辛剑老师随后也成了她在教学上的领路人,对她影响深远。国家级孟长功老师亦师亦友,他的言传身教,也使她获益匪浅。而这两位名师的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样也感染了她。

  和其他青年教师一样,在开始担任主讲教师的时候,都要过课堂教学这一关。而想在课堂上流畅地驾驭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此外,胡老师觉得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多听多学,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讲课过程中或激情、或沉稳,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塑造出独特个人教学风格。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胡老师认为在老教师的引领下,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后,下一步就是要充实自己,不断完善和丰富现有知识体系,同时从科研上汲取思想,保持思维的活跃。从而做到自由掌控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尺度。每门课程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例如化学与社会可以作为无机化学内容的扩展,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中级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可以作为无机化学内容的延伸,理论得到加强,因此讲授一门课程但不局限于这门课程,适当加以扩展,会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自如。

  胡老师觉得化学不是一门浮华的学科,化学是深沉的、厚重的。化学学科的很多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吸引力不强,因此,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安排课堂教学进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索的动力,始终保持对后续课程的期待,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强。

  胡涛至今已指导了本科生毕业设计9人,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负责及参与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已经获得两项专利,两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成果鉴定,2005年至今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5部。

  (学生记者 张本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