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窗子暖暖的照在身上,和对面的潘艳秋老师一样让人感到亲切与温暖。
潘艳秋于1987年留校任教,目前是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原化工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和教务主任,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工会副主席(兼)、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与化工创新实践强化基地主任、化工认识实习基地负责人。
爱岗敬业 育得桃李满园香 潘艳秋老师23年来坚持本科基础课教学工作,主讲“化工原理”、“传递过程”等4门重要的本科生课程,大班授课,教学工作量大,近5年年均授课超过130学时。教学中她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材施教,将自己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体会传递给学生,坚持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强化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授课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和专家组的高度评价,1996年获首届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奖。目前她还是学校本科课程教学示范教师。
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参与教学改革。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承担了多项包括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内的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7部,获得包括国家、省级和梯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在内的教学奖励近20项。
潘老师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教育学生要“先做人、后做事”,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老师特别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有很好的人格魅力”;“老师不光讲授理论知识,还用很多工程实例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平易近人,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听课时没有心里负担,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的付出让我们感动”,“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是‘授之以渔’。”学生们说,在她的课堂上能真正学到东西。在她的课堂上总有一些没选上课的旁听生。
育人为本 用爱书写动人诗篇 潘老师关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从2000年担任班主任的十年间,她除了定期开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外,她还常与辅导员及课任教师接触,追踪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她告诉学生“离开家和父母,老师就是你们的父母和朋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老师都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新生入学以后,她坚持与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谈话,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怕新生想家,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和研究生,和新生一起共渡节日,使刚离开家的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增强了班体的凝聚力;学生组织文体活动,她去做啦啦队,给学生助威;班里有学生生病,她及时去探望,送去母亲的关爱;学生考试不及格了,她及时找学生谈心,和家长共同查找原因和对策,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学生在感情方面出现问题了,她会及时开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她师长般的教导和母亲般的关怀,赢得了班级同学的喜爱和尊重,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潘妈妈”。他们说:“您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着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您清脆温暖热情洋溢的嗓音永远荡漾在我们心间”。 她多次被推举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受到她关爱的学生还远不止她班级里的学生。课堂上她传授知识,课下她与学生们是朋友,教育学生必须要树立人生目标,不要浪费大好时光。更多的时候,她要解答学生们关于选课、选专业、保研和考研、就业、出国、参加竞赛、毕业论文选题等问题。一位得到过她帮助的学生说:“您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和真诚的鼓励,您亲切的笑容让学生永生难忘。在今后的人生中,定当铭记您的教诲,但求不辜负您的期望与培养”。她的关爱也让学生家长感动,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有您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在化院的学生中留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潘老师”,这是对她付出的最大肯定。
讲求奉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潘老师从2002年开始兼任原化工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和教学秘书职务。8年多来,她热心帮助每一个人需要她帮助的人,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她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工作中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很好地组织和实施了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如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与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性项目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教授讲座的组织等。2009年,化工学院组织申报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全方位打造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她主笔完成了项目申报书的初稿撰写,组织材料的网上申报并协助组织了成果鉴定等工作,为该成果最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做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每年她还花费大量时间组织修订原化工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组织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协助教学院长成功组织了2004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辽宁省教委的“石油化工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申请和现场考察工作。她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师生的认可,也为化工学院教学工作走在学校各院系工作前列做出了贡献。
200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专业认证,她放下手头其他的事情,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申请书和《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该报告以简洁的书写风格和清晰的论证数据受到了认证专家的好评,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她出色地完成了从认证申请到自评、到专家现场考察的协助组织领导工作,专家现场进校考察期间,她带病坚持工作,输液结束后马上投入工作,为认证取得优秀的结果贡献了力量。她说:“我要为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个本科专业认证的完成尽一份力。”
2008年,她开始筹建“化学与化工创新实践基地”,经过认真的调研,组织完成了“化学与化工创新实践强化班”的培养方案0的制定,组织完成了13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建了教师队伍,并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开始招生培养,目前创新实践强化班的教学工作正有序地进行中。
潘教师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曾被评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女职工、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在学校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获辽宁省职业道德标兵称号。被评为大连市三育人标兵,授予大连市五一奖章。
潜心科研,传道授业解惑 潘艳秋在繁重的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还全力投身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的有效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她都坚持每周的组会制度,和学生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她对研究生的管理是开放与监督并行,在明确的大目标前提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她告诉学生:“做研究的人尤其要注重做人,要讲究工作方法和计划性,科研中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十分重要,同时不能忽略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注重人生中的科学发展。”所有她指导过的学生在毕业留言中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认为学到的不仅是认真钻研的科研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学会了为人处事的科学方法,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帮助。
认真求实的科研态度和投入的精神,使她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优良的成果,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科技奖励7项。2009年她喜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基金的支持,这为她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这一年,她还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年又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学生记者 王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