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
首页 >> 专题推荐 >> 走进一线 >> 正文

【走进一线】名师出高徒 创新育精英——记工程力学系主任李刚

2010-09-09作者:single

  李刚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现任我校工程力学系主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指导专家组学术秘书、辽宁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

  1995年,李刚教授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程耿东院士。李刚教授说:“程老师让我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很注重结合工程实际。” 读博士期间,他有幸投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与“九五”两个重大项目的研究中,亲临大师的言传身教,得到很多裨益:从程耿东院士那里他学到了如何做科研、如何从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如何敏锐地洞察科学前沿问题。在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开始与钱令希先生有了接触。“在我博士后期间,有幸参与到钱先生的科研项目中去,亲临钱先生的教诲”,1999年期间他作为钱先生的助手协助他进行“北良大型国家储备粮库筒仓结构加固工程”项目,钱先生那抓关键带全局的工程理念、化腐朽为神奇的杰出的工程思想,使他终身收益。

  李刚教授主要从事计算结构工程 、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与应用、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分析方法等研究,涉及建筑结构、海洋平台和重载操作装备等领域。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李刚教授成绩斐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及工程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本,参与写作专著1本,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和ISTP检索80余篇。其中,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将结构优化理论、结构可靠度理论与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优化设计的框架,深入系统研究了所涉及的理论、算法和程序实现等相关问题,应用于高层建筑及海洋平台等数个土木工程结构,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除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成果丰硕,李刚老师在教书育人、教育改革方面更是尽心尽力。作为工程力学系主任,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建设,在力学系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力学成为“第四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及“大连理工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建设专业,作为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的负责人,李刚教授投入了大量心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正在领导组织创办“钱令希工程力学创新班”,这是工程力学人才培养机制及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扎实数理基础的高层次复合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使之具备成为力学及自然科学研究顶尖人才、相关工程科学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李刚老师是大连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示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层次人才(百人层次),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他是工程力学系弹性力学课程建设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弹性力学课程开设于1958年,时值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创立之年。弹性力学系列课程包含: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和辛弹性力学。该课程建设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板壳力学第一任主讲是钱令希院士,弹性力学的第一任主讲是留美回国的唐立民教授,辛弹性力学第一任主讲是钟万勰院士。他们为大连理工大学弹性力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弹性力学课程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弹性力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措施得当,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突出特色是科研中坚力量担任弹性力学系列课程的主讲教师,可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科研创新性精英人才。同时,团队成员老中青相结合,几门课程相互补充,构成一个紧密、完善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都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很深的造诣,并从事与研究相关的教学工作,因此能在讲课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研究心得,使得讲授更生动透彻、深入浅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得更充分。由于教师们活跃在固体力学或计算力学领域研究前沿,在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能为学生指明适合他们情况的重要的、热门的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创新务实锐意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动力;完善的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是课程建设的保障;在学校教改重点项目“弹性力学系列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弹性力学课程正在向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课程迈进。(学生记者 钟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