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
首页 >> 专题推荐 >> 走进一线 >> 正文

【走进一线】情知共进 自主发展

2011-10-14作者:single

没有填鸭式的灌输,有的是积极引导与举一反三。在她的课上,你可以看到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爱因斯坦”小组的话音刚刚落下,“笛卡尔”小组就马上补充。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进步。这便是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郑晓玮老师的课堂,也是附校在践行“情知教育”道路上的典型课堂。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连市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情•知教学”的假说,概括的说就是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在“情•知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知教育”的概念,意在强调教育要情知并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情知共进、自主发展的人。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一直行进在“情知教育”研究的路上,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情知教育” 从课堂开始

“求真理者智,爱智慧者乐。你们在思考中把厚厚的书本变成了甜甜的知识,你们在精心设计下把课堂变成了快乐的享受。教学中循循善诱,答辩时侃侃而谈。师生互动,情知交流。你们让教学富于艺术和美感,你们用最真诚的引导,浓缩成醇厚的心灵鸡汤。”这是附校老师的真实写照。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落实“情知教育”,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附校每年都会开展“敬业杯”大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互为镜鉴的平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老师们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论证、在论证中碰撞、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提升。课堂是老师们学习、内化、应用新理念、新方法的全面“立体”展现。学生在课堂受益颇多,感受着“情知教育”的魅力。


来自九年六班的由煜堃深有感触,他说:“在附校的课堂上,我们总是最自由的,也是最幸福的。自由,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总是留给我们最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我们自己在思考中反复严谨自己的思维,在讨论中反复提升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群最有激情的老师,在附校的课堂上,老师们总是激情四射的,他们上课时的样子像极了陈独秀先生在对青年学生们做演讲,老师们上课时的激情也时常能感染我们,让我们投入课堂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我们知道,老师们的激情是由对我们的爱而产生的!”

“在附校这九年,每节课都是一次丰富的双重收获。老师们幽默而生动的教学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让易错、易忘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牢记。” 王溥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在课堂的讨论中,我们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他人的聆听,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散,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科的兴趣,使得学习变成一件乐事,一种享受,一次心灵的启迪。”

“情知教育” 从“仰望”中来

同学们不会忘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聂海胜到来到身边时的那份振奋。同学们挥动手中的国旗,感受着英雄的“载人航天精神”,探问宇宙奥秘,激发了“问天”的志向!

同学们不会忘记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带给来的拼搏、正直、忠诚、乐观、感恩、迎难而上、不惧权贵的“猴王精神”,这将鼓舞同学们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同学们不会忘记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住阿夫拉姆•赫什科的眯起眼睛谦和的笑容和他的成功箴言:“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相信事实,相信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失败和错误在所难免。只要不轻言放弃,即使只有百分之十的成功,也可以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努力一点,毕生追求,就会达到巅峰。”

同学们不会忘记一次次由自己承办的、展示班级风采的升旗仪式;不会忘记每天清晨的体能锻炼,不会忘记每年的冬令营、夏令营……

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同学们从更多的渠道获得情感体验,为同学们成为情知共进、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平台。

在零距离走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之后,八年七班的李东桥同学心灵受到了震撼。大师的精彩人生履历及其背后平常人的一面,让他认识到成功没有秘诀,只有做到持之以恒。“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正是强调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李东桥只是众多受益学生之中的一员。与大师的接触告诉他们,只要有信念,有恒心,为之付诸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情知教育” 在交流中实现

“稀音老师,初中生这么霸道,怎么办?”“我感觉现在压力好大,周末两天都有课,比上学还忙。老师,您能帮帮我么?”“当班长好累呀怎么办?”一个个充满稚气的问题,一个个发自内心的咨询,都一一被老师们耐心地解答。这就是大工附校网站上的《心理咨询》栏目。在这里,没有隐私,没有偏见,学生与老师无话不谈,畅所欲言。

今年,附校加强了对校园网站的建设,将“情知教育”理念通过网络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漫溯。多彩的校园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情知教育”日益深入人心。


“一个创意,一间咖啡馆,一壶茉莉清茶,一群执着于“情知教育”的老师,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茶语情知’便在大连这个美丽而又诗意的城市诞生了。”“茶语情知”是附校教师自发组织的学习研修小组,他们利用下班的时间、自筹经费,在咖啡馆里学习交流,研究“什么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立体结构’”等重要问题,在他们的带动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先进,“情知教育”于茶语中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每月一期的《声音》校报则提炼了校园中的新闻与教学中的新发现、新思路、新成果,为师生提供了读校园、懂校园、品校园的媒介,也为老师们打造了各抒己见的平台。

“情知教育” 在教学管理之中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让孩子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提出了“实施情知教育,培养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校长周杰看来“冷冉老先生的教学理念在今天依然十分先进”。周杰说,中国的教育往往都是在探求一个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有利于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方式,力求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衡量一所学校,绝大部分人还是看它的教学质量,看它是否出了状元,甚至以此作为唯一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后,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些学校教育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它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基础教育的关键性就凸现出来了。正如中国俗语所言“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就是要我们从小抓紧,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读书、文明礼貌是一种好的习惯,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也是一种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孩子成长在小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管理上,周杰校长带领全体领导班子以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用情管理,用知导行,使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缺编的,每位老师的负担都很重,甚至连副校长都要上课、当班主任,尽管如此,他们最常跟周杰说的一句话却是“校长,跟着您干,累,但快乐着”,正如大连市教育局书记王允庆先生所言“学校有一群天使般可爱的老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了的青春与家庭,却收获着敬仰与感动。

初三迟海鹰老师因为工作辛劳声带断裂,大家都劝她去做手术,她却说:“初三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休假了,我带的两个班怎么办?!”校长担心她的身体,强烈要求她去做手术,她这才请假去做了手术。术后不久,还不能说话,本应该在家休息,她却要求上班,并用写字板对校长“说”:“我可以批作业。”并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那段时间,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确实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了,无声的课堂,孩子们听到流泪,这样的“情知教育”,领孩子们终生难忘……

“情知教育” 感恩伴随一生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附校的“情知教育”过程中,“学会感恩”始终是教育的重点。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如何去回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回报含辛茹苦培养他们的家长,回报始终陪伴着他们的老师、共同战斗的同学……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把最朴素的感恩献给你们可亲可敬的家长,请全体毕业生起立,面向家长。紧握父母的手,你感受到那爱的温度了吗?你回顾起那爱的记忆了吗?张开双臂与父母共同享受十秒钟的深情拥抱吧!”毕业典礼上,附校的全体毕业生们用这样的方式感恩他们的父母。“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倏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无数个黑夜是他们默默祈愿与耐心守望,无数白昼间是他们苦苦相依与无怨奔忙。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恩方式,不少父母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汹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感谢命运让我平凡的生命与大工附校这光辉的名字结缘,感谢光阴让我渺小的身躯与大工附校这参天的绿树相遇,而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你—我的恩师,我的班主任。”这是2011九年级十大风云人物的特别奖获得者“九年级班主任”的颁奖词。学生们把这样一份最特别的奖项颁发给了九年级的所有班主任,感谢他们这些年日日夜夜的辛劳,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弦歌一堂,桃李芬芳,感恩无边,地久天长。感恩是一个永不凋谢的话题,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正在用它的情知教育,去触动每一名学生的心房。让每一名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懂得爱的真谛,懂得感恩,懂得用爱去生活。

在“情知教育”的路上,有一群幸福的行者,他们播撒爱也收获着爱;在“情知教育”的路上,有多少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的培育下,正努力把自己造就成自主发展的人!让我们祝福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情知教育”的大路上越走越宽广!(学生记者 唐天宇 易蕾 葛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