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战“疫”情】创新线上教学 师生情谊云端增温

2022-03-18

近日,学校按照大连市疫情防控要求,实施了校园严格管理,第一时间调整了本科教学安排,所有理论课程全面转为线上教学,大工师生再一次相聚云端课堂。

教师:倾心打造精彩课堂 不断创新在线教学模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任课教师基于以往多轮在线教学的实施经验,对在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云端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化工学院姜文凤教授在讲授《有机化学》课程时,课前发布问题导学,课中注重融入思政及学科前沿深入探究,同时借助雨课堂弹幕等功能与学生互动、随堂测试及时了解学情,课后结合内容展开以小组为中心的文献讨论。

数学科学学院张宏伟教授在讲授《高等数学》课程时,采用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播授课,并针教学知识点,与班级同学展开线上实时互动,课后将录制的授课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供同学们课后复习、参考之用。

经济管理学院叶鑫教授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采用情景式、启发式及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讨、线上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建设工程学部王立成教授在讲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时,课前预留思考题并发到班级群里,同学们完成后将答案发到上课平台,老师对回答情况进行点评,以此作为复习巩固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手段,同时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的目的。

建设与工程学部黄丽华教授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直播《材料力学》课程时,为了保证学生90分钟的课程参与和专注力,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互动,每10-15分钟向学生发送问题,并讨论学生的问题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发区校区刘辉老师在讲授《核心英语进阶》课程时,践行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方法,以课程为载体,设计了“五环节、三闭环”的教学模型,实现了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测、干预等五环节精准开展,以及课内、课间、轮次等三闭环持续改进。

机械工程学院张宏教授在讲授《流体力学》课程时,通过虚实互联,使学生能远程操控学校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在线完成液压回路及系统的调试、实验,真正实现了虚实互联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并有助于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转变。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王玉春老师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时,通过大工金课平台,发布每周任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提交读书报告,课上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以小组为中心的汇报讨论,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总结指导,推动探究式学习。

不仅理论课程全面线上,在特殊时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也以线上方式进行。部分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以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资源为引领,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学生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访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平台,在线通过自主实验,在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中,反复地练习、不断地进行实验,学习实验步骤、验证实验原理、掌握专业技能,巩固了理论知识。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刘刚教授、创新与创业学院吴振宇教授在寒假期间刚刚完成建设的智慧教室内,利用在线录播、直播设备,开展线上直播教学。一个人的教室内,看似空荡荡,实际上并不寂静,同学们正在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认真的听课、积极的互动。一个人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学生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真正诠释和守护了师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所要坚守的大学之道。

学生:积极响应在线教学互动 学而后思广收益

3月15日,在接到学校全面转为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昨天还在线下课堂的同学们积极调整状态,迅速响应,一秒转换。大家分散在宿舍、教室、图书馆、以及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共同相聚在老师们精心打造的云端课堂,认真听课、积极互动。很多同学都表示小小的屏幕连接着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一刻,距离都不是问题,大家共同承载起了知识的传播流动,为新学期注入了新希望。

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对学习生活造成不便,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更加安静的环境。教师打造精彩的云端课堂,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学习,通过网络实现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情感的慰藉与互助,褪散疫情的阴霾,筑牢师生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