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参与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在华为“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峰会2024”正式发布,该模型基于华为昇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平台开发,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这是我们团队最新研发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欢迎大家穿戴体验!”……3月27日,“攀登杯”创新创业竞赛决赛揭幕,决赛入围作品在西山生活区路演,先进设备的实物展演、前沿科技的互动体验、...
近日,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许建强课题组在生物学领域顶刊《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Biology)发表题为“细胞质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导向杆基序通过与辅因子FAD通讯来调节柔性羧酸端氧化还原基...
近日,来自未来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宇皓同学的论文《魔法标记:为多模态目标重识别选择多样化的标记》(MagicTokens:SelectDiverseTokensforMulti-modalObjectRe-Identification)被计算...
近日,环境学院杨明辉教授在化学领域顶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通过耦合肼降解激活晶格匹配的双相Ni3N-Co3N中的界面电子再分布以实现高能效...
自然细胞进化而来的代谢区室可以根据外界环境信号的变化,进行组装与解离,实现细胞中代谢途径的高速重排,从而满足波动的细胞需求。这些高度动态的代谢体不仅可以加快代谢节点的底物传递,...
生物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构建的最有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近年来提出的浸入式墨水书写(EIW)技术作为生物3D打印的关键技术分支而备受瞩目。然而,由于当前屈服应力流体...
我校大连1号—连理卫星各项在轨实验顺利开展,并成功回传首批高清图像。大连1号—连理卫星主要任务是验证基于OpenHarmony的实时操作系统、基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超轻型微纳卫星部署器、亚米级...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同敏教授和康慧君教授受邀在《国际材料评论》(InternationalMaterialsReview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半哈斯勒合金的热电性能”(Thermoelectricpropertiesofhalf...
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国真教授研究团队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早到达消息优先同步:机器人操作系统中具有良好时间分离度界限的最优消息同步器”(SEAM:AnOpt...
4月1日,“菁英计划”2024-2025学年境外研习项目总结大会举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珏、校团委书记刘精晶、学生服务中心主任金玲、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于贵书、各研习团队带队教师代表、学生成员代表及对“菁英计划”境外研习项目感兴趣的同学们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对“菁英计划”境外研习项目优秀营员进行表彰,王珏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菁英计划”境外研习项目各团队代表依次进行分享,同学们分别从新加坡与中国的专业实力对比、“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的渊源、英国设计美学与建筑力学的完美融合、日本研习成员的诸多第一次等方面展开讲述了各自团队在研习项目中的收获与成长,并感谢学校为大家提供优质的交流访学平台。现场设置了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和同学围绕研习项目的收获与感受,从不同视角展开积极热烈的分享讨论。金玲对“菁英计划”境外研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本学年,在学校国际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学生服务中心牵头面向获奖受助学生选派148名学子,组成6支队伍,赴全球4地20余所顶尖高校访学交流,足迹遍布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与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项目实现“质”与“量”的双重突破。王珏表示,在“菁英计划”境外研习项目中...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我校附属中心医院与附属肿瘤医院双双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本次表彰是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中在深化医改、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单位的高度肯定。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深化医教协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学校与附属医院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平台建设,在医疗大数据、智能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多项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作为学校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两所附属医院始终秉承“医教协同、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布局,依托大学资源优势,聚力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构建“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智能诊疗”迈向新高度;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导向,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为辽宁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有温度的医疗保障,向着“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3月29日上午,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53个项目及个人获评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我校有三位校友获此殊荣。校友张忠元参与项目“癌症基因组数据的多层次图表征学习理论与方法”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吴黎霞(第一完成人)参与项目“面向智慧物流系统的智能学习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韩光洁(第一完成人)参与项目“面向复杂工业环境的现场故障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忠元,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校友,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从事深度学习和复杂网络分析的研究。吴黎霞,软件工程专业(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校友,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营销&配送AI负责人。参与项目曾获2020年中物联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入选2021年度邮政行业科技英才推进计划名单。韩光洁,曾在我校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任教,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IEEEFellow、IET/IEEFellow、AAIA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物联网、智慧海洋、人工智能、移...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共14个子类),我校7个项目入选,多个子类实现历史性突破,入选数量位列全国(并列)第一。其中,《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两翼四维”中华文化认同体系构建与实践》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100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分析60篇》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全国20项),《以“12345”校史场馆育人模式赋能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入选2025年度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全国30项),《合理情绪疗法实践运用案例》入选2025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全国100项),《发挥全学段教育优势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入选2025年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全国100项),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入选2025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全国21所),大连理工大学入选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国100所)。《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两翼四维”中华文化认同体系构建与实践》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该项目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申报,是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校关工委举办系列活动,多措并举、创新方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与多元成才,为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校关工委和校团委邀请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校关工委委员成力为教授作辅导报告,系统全面解读两会精神。校关工委理论研究会指导教师,离退休处副书记杨峰、校团委思想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冯立芳两位关工委副秘书长等教师代表,校大学生理论研究会全体学员、博士报告团成员等200余名师生聆听辅导报告。成力为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内外形势的主要挑战、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转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两会上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理解感悟,进一步深化师生对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现场氛围热烈。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宽与书院同学交流了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着重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时,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话题。马宽说道,对于两会委员提到的“数字化时代,社会节奏快,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待地说:“书香是一种氛围。”大家要牢记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