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晓华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与郭旭、范世龙合作的论文《社会网络、技能提升与就业地选择》在顶级期刊《经济研究》2023年第5期发表,是我校应用经济学科的一次重要...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潘路军教授课题组在高效葡萄糖检测的新型非酶葡萄糖传感器(NEGS)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Ni3V2O8NanosheetsGraftedon3DHelical-shapedCarbonNanocoilsasABinde...
小分子化疗药物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抗癌药物,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合成路径,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占据优势。但它们也面临着代谢速度过快、肿瘤富集率低和靶向性差等问题。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搭载下,扶摇而上奔赴空间站,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高度...
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我校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航空航天学院科研团队设计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搭乘天...
近日,软件学院在鲁棒机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刘晗副教授、黄星朔同学等人发现了现有算法中存在的边缘梯度差异问题和连续迭代梯度方向问题,通过融入数据依赖梯度先验和时间依赖梯度先...
近日,中国海洋学会发布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我校“污损生物对养殖网箱动力环境影响机制及其防控技术”项目和“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研制与海上试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22...
4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名录发布论坛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学术期刊发展研讨会发布了“202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
4月16日,由中国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彭孝军担任主编,我校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SmartMolecules《智能分子》创刊会暨第一届编委会在大连隆重召开。本次发布会采取线下线上结...
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刘亚华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液滴超声波镊子(dropletultrasonictweezer,DUT),实现了非接触式多功能液滴捕获与高效操控。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在表面构建能够捕获液滴的...
5月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在京举办“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康仁科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该奖项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评选按照“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五条标准进行选拔。祝贺康仁科教授获得嘉奖!期待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见贤思齐、奋发进取,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康仁科教授简介:康仁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大连市尖端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首席。长期致力于半导体制造技术、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发出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
5月30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处长朱玉国带队一行5人来校调研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张巍主持调研座谈会,副处长谢睿聪、安全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等有关人员出席会议。双方就资产配置、仪器设备类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思考和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本次座谈加强了两校在国有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领域的沟通交流,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双方表示,希望两校今后持续在资产管理工作领域深入交流,共同提升两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5月29日上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带队来我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调研。校长贾振元在主楼312会议室会见了胡志平一行,双方围绕学校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成果、拓展合作渠道、深化中外教育领域合作,如何推动学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等方面展开交流。随后,在主楼412会议室召开“中方院校更好发挥国际中文教育办学主体作用”主题座谈会。会议由校长助理陆安慧主持。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与会人员就成立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工作联盟、建设“中文+工科专业”教学与实践基地、海外国际中文教学机构宣传推广、本土中文教师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听取了学校国际中文教育办学主体作用专题汇报。胡志平高度评价了我校海外中文教学机构的建设和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中外教育合作交流领域做出的贡献,并表示,语合中心愿与大工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扩大并深化合作,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大工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倍感振奋和鼓舞,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党委书记项昌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先导意义,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路径、核心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指导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为我们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连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办学使命导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更好发挥“双一流”高校的结合点作用,坚持“特色强、质量高、研究型、全球化”的内涵定位,扎实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推进“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
5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电化学大会在大连召开,会议主题为“电化学助力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席、我校校长助理陆安慧教授主持开幕式。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3500余位电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我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大民,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院士,中国两院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孙世刚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彭孝军院士,西湖大学孙立成院士,加拿大张久俊院士、陈忠伟院士、骆静利院士等出席会议。项昌乐致欢迎词。他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他指出,电化学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一门学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关乎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关乎国家碳中和战略实施,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科研范式深度变革,电化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学科交叉极易产生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有利于国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本次大会聚焦碳中和国家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汇聚三千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