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运输机、先进战机等航空高端装备是国之重器、立国之本。一架架翱翔天空的国之重器,是由成百上千万个零部件,像一块块拼图一样组成的。0.02mm,是这些零件近百万个连接孔必须达到的精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06024)资助下,近日,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张伦祥副教授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超顺磁纳米粒子强化...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多个航天领域重大信息,其中包括嫦娥八号月球探测任务的10项合作项目。...
近日,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彭海军教授团队,在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绳驱张拉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跟踪控...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能源与动力学院杨明军教授牵头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
近日,医学部刘波教授团队的论文“可经磁场驱动与脑皮层组织按需接触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On-DemandContact-ModeSwitchableCerebralCortexBiosensorsEnhancedbyMagneticActuation)在材料...
4月3日,化工学院刘家旭教授团队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苏际(JiSu)研究员、米克尔·萨尔梅隆(MiquelSalmeron)教授、大卫·普伦德加斯特(DavidPrendergast)教授及华中师范大学郭彦炳教...
3月19日,环境学院张捍民教授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动态反向扩散氯离子驱动一体化污泥调理和脱水”(DynamicreverseCl-drivenintegrationo...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团队的付伟杰教授和李伟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近临界点赝戈德斯通衰减的普适性”(Universalityof...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韩永昌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团队合作,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9万名优秀研究生荣获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100名,在这“万里挑一”的优秀代表中,大工博士生赵骁骐入选!赵骁骐生活照赵骁骐,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曾两度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并获华为奖学金、沈飞罗阳励志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深耕科研: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赵骁骐本博均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自本科保研后进入我校卢湖川教授(IEEEFellow)领导的IIAU-LAB,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研究。博士期间,他以第一和共一作者身份发表CCF-A/CAAI-A类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15篇,其中3篇获Oral/Highlight报告,谷歌学术总引用量超过3000次,8篇论文单篇引用破百,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为学生骨干,他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学术服务与竞赛: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力量赵骁骐活跃于国际学术社区,担任TPAMI、IJCV、CVPR、ECCV、ICML等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并荣获CVPR2022“杰出审稿人”称号(当年中国大陆高校仅11/6427人获此殊荣)。在学科竞赛中,他同样表现亮眼,曾获得国际...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围绕学校“新优势锻造年”目标任务和学院“151”发展战略,贯通推进“学查改”,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扎实有力的举措,深入开展“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实施领导班子能力提升行动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学院党委精心组织学习教育读书班,引导班子成员提高政治站位、吃透精神实质、强化担当作为。班子集体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围绕廉洁自律开展交流研讨,以案促学、以案为戒。党委书记张建生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锻造全面过硬作风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报告。邀请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专家来院指导,把脉定向,答疑释惑,明晰改进方向。聚力引才攻坚,党政一把手主动对接沟通目标人选,建立引才台账,出台优秀博士后引进激励政策,面向全院教师宣讲人才政策,动员全员引才。已成功引进2名教师,2名正在走程序,推荐8名教师申报国家级人才及博士后项目。强化科研提质,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组织教师谋划论证“深远海智慧能源岛”交叉研究平台,积极申报“智能电网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化治理体系改革,...
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4月29日,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教工党支部与大连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青年干部联合开展共建活动。双方通过党建交流、实地调研、需求对接等形式,共同探索校企协同发展新路径,助力大连市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参加共建活动的教师和青年干部们共同参观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实验室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精密加工技术研发进展及产业化应用案例,在场教师和青年干部纷纷表示,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为国有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联合攻关、技术转化等合作模式。在交流环节,大家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就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大连市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等问题初步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希望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助力国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此次共建活动以党建为纽带,实现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大连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共建各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人才...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涵育人文情怀,5月7日晚,校团委邀请到曾荣获世界杂技最高奖的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带来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第三战队》演出。副校长康旭东出席活动。机关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学院、书院的青年学生、教师等共计1000余人到场观演。这场融合高难度杂技技艺与热血军旅叙事的舞台盛宴,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洗礼”,现场掌声雷动。《第三战队》以我军特种兵执行紧急军事任务为主线,讲述了六名代号为“01”至“06”的特种兵,在特定时间集结、集训,组建“第三战队”,执行一项充满未知危险的军事任务的故事。演出以杂技表演为核心,跨界融合舞蹈语汇、戏剧表演、武术动作的精华,高难度动作还原紧张战斗,塑造了“90后”“00后”新一代军人典型形象,展现热血军魂。剧中,高空吊索、抖杠、球类抛接等高难度杂技动作被巧妙转化为攀岩突袭、虚拟作战、水下格斗等军事场景,既凸显了杂技“奇、险、巧”的艺术特性,又赋予情节强烈的戏剧张力。开场“抖杠”表演中,两名演员凌空腾跃、移形换位,精准模拟了特种兵在极端环境下的战术配合;而“台球斗技”片段则以抛接小球的灵动技巧,隐喻角色性格的躁动与成长。剧中还创新运用蒙太奇叙事,穿插...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12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荣获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100名,在这“万里挑一”的优秀代表中,大工学子李朋霏入选!李朋霏生活照李朋霏,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021级本科生。高中就读于包头市第一中学。曾任材料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兼宣传部负责人。本科期间专业排名1/51,曾获桃李面包校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及“榜样大工·社会实践奖”、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等30余项荣誉。在大工的浩瀚学海之中,他心向远方,奋力攀登最奇绝的峰峦。以勤学笃志 构筑攀登之基石初入大学茫然无措的李朋霏,便被高数给了“当头一棒”,39分的阶段测试,把他的自信打了个粉碎。他想,与其坐着焦虑,不如踏实地行动起来——至此,他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以日复一日的勤学来推动自己进步。同时,他深知学习不可闭门造车,于是积极和老师同学交流,寻找并解决每一科的重点和难点。大学四年,他有32门课程达90分以上,排名专业第一。本着尝试的心态,他在大一联系并进入了董旭峰教授的课题组,参与了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进行人工晶状体的设计。科研之路的难度远超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