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新增审批专业176个,撤销专业925个,2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为全面落实学校人才工作精神,按照人才引进工作专题推进会部署,我校正式启动2023年国内人才引进推介工作。4月13日至16日,人力资源处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建设...
4月24日下午,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暨“一融双高”建设工作部署会在A字楼101会议室召开。学部党委书记刘刚、部长李刚出席并作动员讲话...
4月25日上午,能源与动力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暨读书班开班式在能动学院225会议室举行。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帮助广大基层学生骨干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4月22日,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度“薪火训练营”开营仪...
4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来到大连市,就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质量...
4月22日至23日,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茂国,中国创造...
4月24日上午,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党总支在开发区校区信息楼300会议室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暨第一次专题研讨,落实学校党委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动...
4月18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洁一行来访我校,与我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校党委书记项昌乐出席签约仪式并陪同调研,校长贾振元在调研中介绍了学校科技...
4月24日,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示范带动全体党支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党委委...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蕴通讯员陈佳惠)记者7月3日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学院学生团队近日成功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一种兼具高效率、高稳定性与超轻柔特性的新型电池,为临近空间卫星、无人机、飞艇等载具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传统硅太阳能电池因重量大、柔性差难以满足轻质、高效的能源供给要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比重低、超薄、柔性,是能源供应的理想选择。但其电极系统存在界面接触不佳、能级匹配不良两大核心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大连理工大学一支平均年龄22岁的学生团队历经3年攻关,提出三大创新技术:通过“双碳层解耦喷涂技术”优化电极结构,增强界面接触并加速电荷横向传输;采用“金属单原子负载技术”精准调控碳电极局域能带结构;结合“界面耦合掺杂技术”,在功能层表面构建连续共轭体系,借助π-π堆积增强界面耦合,大幅提升电荷转移效率。团队从电极材料到电极结构,再到临近界面逐层递进开展研究。最终实验数据显示,研究刷新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最高效率,该电池可适应零下60摄氏度到零下80摄氏度循环变温、230摄氏度高温、强紫外辐射等极端工况,还可实现在未封装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500小时,光电转化效率保持...
近日,第34届软件测试与分析国际会议ACMSIGSOF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oftwareTestingandAnalysis(ISSTA2025)在挪威特隆赫姆举办。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先进工业软件与软件工程研究所江贺教授团队的任志磊教授所著论文《基于强化学习的Gazebo机器人仿真器模糊测试》(ReinforcementLearning-BasedFuzzTestingfortheGazeboRoboticSimulator)荣获杰出论文奖(DistinguishedPaperAward)。论文通讯作者为我校江贺教授和任志磊教授,李晓晨副教授和博士生齐观潇、硕士生李一韬参与了技术设计与实现研究。武汉大学玄跻峰教授提供了实验支持。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成果为机器人仿真器及相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支持。本研究针对广泛用于机器人研发的仿真器Gazebo,提出首个专用的模糊测试框架GzFuzz,旨在突破传统模糊测试难以处理严格输入语法和庞大状态空间的瓶颈。Gazebo作为机器人模拟领域的关键工具,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模糊测试方法因无法有效处理其严格的输入语法和庞大的状态空间而难以应用。GzFuzz通过引入语法感知的可行命令生成机制,确保生成的测试命令在语法和语义上符合Gazebo的严格要求,从而解决了传统...
不久前,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从大连起航南下巡展,成功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及岸基远程驾控测试,实现智能航行的全新技术突破。7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支撑“新红专”轮船岸协同智能航行技术的岸基“数字大脑”,国内首个功能完备的智能船岸基数智运控中心——大连海大智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监控大屏幕,当时正停靠海口某港的“新红专”的实时卫星图像仿佛触手可及。如果获得船方的授权,在这个远在数千公里外的运控中心,即可实现该船的航行、维护等远程精准驾控。该项技术也标志着我国船舶智能化水平达到世界前沿。在记者同日造访的大连艾斯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腿足式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组成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线,并不断在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等领域拓宽应用场景。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现主导产品量产,是公司目前面临的首要目标。以上两家公司都是借助海创周平台落地大连的项目,也是借助这一国家级引才平台,为海内外科技精英打开“机会之窗”的缩影。多年来,仅在大连高新区,就有一大批通过海创周落地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并在孜孜进取中崭露头角,锐气勃发。在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接受记者采访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7月5日~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管理前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工程管理前沿年会在大连召开。大会聚焦“AI赋能工程管理”主题,深入探讨工程管理最新发展,来自海内外的8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年会现场大连理工大学供图开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发展需求。《工程管理前沿》主编卢春房介绍了期刊建设及其品牌年会举办情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高自友理事长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的价值,倡议聚焦技术融合路径开展前沿探索。大会期间,《工程管理前沿》第二届编委会主编胡文瑞,副主编向巧,以及柴洪峰、王自力、阿诺德·图克、方东平和胡祥培等期刊编委分别围绕工程、航空、金融、能源管理、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此次年会还设立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及“重大工程中的管理问题”两大特色专题论坛,另设有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建设工程与智能建造、能源与环境系统、交通工程系统管理、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信息...
7月5日至6日,第三届工程管理前沿年会在大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管理前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聚焦“AI赋能工程管理”主题,深入探讨工程管理最新发展,来自海内外的八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开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致辞。他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发展需求。《工程管理前沿》卢春房主编介绍了期刊建设及其品牌年会举办情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高自友理事长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的价值,倡议聚焦技术融合路径开展前沿探索。大会期间,《工程管理前沿》第二届编委会胡文瑞主编,向巧副主编,柴洪峰、王自力、阿诺德·图克、方东平和胡祥培等期刊编委分别围绕工程、航空、金融、能源管理、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年会还设立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及“重大工程中的管理问题”两大特色专题论坛,另设有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建设工程与智能建造、能源与环境系统、交通工程系统管理、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及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