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人民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署名文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文如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
5月27日,学校第三期“一融双高”党建工作坊在伯川图书馆普罗名特一厅举办。本期工作坊聚焦“一融双高”视域下优秀典型培育路径进行交流研讨,学校各二级党组织分管工作副职、专兼职组织员参...
4月22日,我校第二期“一融双高”党建工作坊在伯川图书馆举办。会议围绕基层党支部建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培训展开培训和交流研讨。各二级党组织分管副职和专兼职组织员参加本次培训。...
近日,接到《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布2023年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名单的通知》,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能环教工党支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康慧君教授分别获评2023年辽宁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纵深推进“一融双高”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委组织部指导基层党支部立足不同的...
物理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五个坚定不移”为引领,聚焦“一融双高”建设要求,探索构建人才全局工作“三管”新格局,推...
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以“党建+课程思政”深耕人才培养、“党建+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作为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以“五个坚定不移”为引领,牢固树立“三大价值导向”,紧紧围绕学校“三大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卓越和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贡献统战力量,11月26日至29日,我校党委统战部牵头,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作为学校首批“党建+综合”试点单位,建设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五个坚定不移”为引领,牢...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师生党员纪律规矩意识,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6月17日,医学部智能医疗器械与药学师生纵向党支部与附属中心医院神经血管病理党支部开展以“党建领航·医教融合”为主题的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宋丹出席共建活动。会议由医学部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部长、智能医疗器械与药学师生纵向党支部书记(兼)覃开蓉、附属中心医院神经血管病理党支部书记黄家明主持。医学部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七级管理岗人员参加会议。宋丹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体会——基于党的自我革命视角”为题讲授专题党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破题,系统阐释中央八项规定对党的自我革命传统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意义。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方面深刻剖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中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全体师生党员要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容要求,自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将学习教育与学校“新优势锻造年”卓越目标紧密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深化作风建设,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校机关党委书记姚化成作“‘十五五...
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大工承办的“智能互联,引领未来”沙特“中文+人工智能”主题“汉语桥”夏令营在我校举办。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吉达大学的30名师生齐聚滨城,进行为期两周的语言文化探索与科技实践之旅。夏令营以“中文+人工智能”为核心主题,旨在为沙特青年学子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我校学科发展、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平台。我校副校长罗钟铉,沙特高校教师代表奥玛、李攀及项目全体营员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罗钟铉在项目开营仪式上表示,今年是中沙建交35周年,也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发展的关键之年,项目以“中文+人工智能”为主题,不仅是对中沙友好关系的务实推进,更是对未来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的美好期许。学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科研成果,能够为中沙两国科技合作、人文交流提供强力支持,学校也将与沙特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服务于两国关系更好地发展。沙方带队教师代表奥玛在发言中诚挚感谢语合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大工的精心筹备,并表示在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对接下,此次夏令营是深化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期待培养更多通晓中文、理解中...
6月20日,“孔宪京创新发展基金-青创奖”颁奖仪式举行,建设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马哲副教授、吕恒副教授,“吉光避险”学生科创团队获得第三届“孔宪京创新发展基金-青创奖”。“孔宪京创新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庆、建设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于龙、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郭景晨出席颁奖仪式。杨庆、于龙分别向获奖师生颁发证书。“孔宪京创新发展基金”由建设工程学院孔宪京院士发起,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取得有潜力的重要成果、为学院做出较大贡献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杨庆对获奖师生在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并表示热烈祝贺。他勉励获奖师生要以孔院士为榜样,牢记孔院士“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再做贡献”嘱托,常怀感恩之心,树立远大理想,在科技创新征程中勇攀高峰、再创新绩。“吉光避险”产品示意图“吉光避险”学生团队丁宇、张绍龙、丁悦等人研发的“水火相容”多功能防护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金奖。产品解决了传统救生衣不防火、消防服无浮力的痛点,大大提升我国涉海人员在海上火灾场景下的安保能力。马哲为2024年“挑战杯”国赛金奖“吉光避...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服务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助力优秀青年人才在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中脱颖而出,教师发展中心携手人力资源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于4月至6月间联合实施2025年度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该计划锚定学校2025年“新优势锻造年”建设目标,以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专项”为核心主题,精准靶向引育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全力打造我校优秀青年人才“蓄水池”。4月2日,2025年度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正式启动,全校232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工作启动会。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文超总结了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系统阐述了2025年度工作方案。人力资源处处长丛丰裕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美森对各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学校还邀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就不同赛道的申报要点和经验体会做现场分享。培育计划获得全校各学院积极响应,共计36人次教师报名参与。5月14日,模拟函评工作有序开展,经专家评审,19位教师入围模拟会评。5月30日,学校召开模拟会评工作说明会,全面总结了前期模拟函评工作,对即将开展的模拟会评工作进行了布置,并邀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对会评汇报答辩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为青年教师备战会评提...
创新谈科研助理有助于将科研人员从一些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关键科研项目中去前不久,在大连理工大学担任科研助理的闫思杨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从2018年开始,闫思杨就加入该校刘家旭教授团队,不断拓展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表征方法的应用。她参与搭建的红外实验室拥有4台仪器、10个原位池,最高可在850摄氏度条件下实现工况条件下的原位表征,从而揭示真实工业反应过程中的微观变化。2020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所承担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面向高校毕业生设立科研助理岗位。近年来,各部门各地方积极出台政策,加大岗位资源挖掘和开发力度,积极招录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目前已有数十万毕业生走上了科研助理岗位。科研助理主要从事各类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务等方面的工作。作为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助理有助于将科研人员从一些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关键科研项目中去,也有利于为科研活动打造专业化支撑队伍、储备人才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