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至11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执行,天津市武术协会、天津市武清区体育局承办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甲、乙组)在天津市武清区...
吴越,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9级博士生。曾获三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大连理工大学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三次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2022年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等荣誉。相关成果发表高水...
【榜样寄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复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新时代需要青年人挺起脊梁、挑起担当。作为一名...
近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总决...
为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升师生数学素养,拓宽学术视野,感受数学文化魅力,9月28日上午,学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做客“大工讲坛”,...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9月22日,学校团委联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邀请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Fellow、香港...
2023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总决赛于9月17日在东南大学举行。我校建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朱彦颐经过激烈角逐、三轮评选,以优异的表现凭借作品《EmotionalBox——情绪空间叙事》从1351份初赛作...
崔凯,大连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项目学生,建设工程学部市政工程专业、香港城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常钧教授和Denvid Lau教授。曾获国家奖学金(4次)、...
由公共管理学院刘毅教授、徐佳老师指导,林高泼、赖欣、隋依璇三位同学组建的“山海连理队”在第二届“寻是杯”北部地区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中表现优异,最终斩获特等奖,并将参加全...
近日,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2023年度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及党员标兵名单。我校10名学生党员获此荣誉,其中,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旭晖获评“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标兵”(全省...
5月8日,第六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颁奖典礼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重点对在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工与材料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1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其中全国仅4人获“杰出贡献奖”。其中,生物工程学院薛闯教授获此殊荣并受邀参会领奖。薛闯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和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在人工细胞器、酵母、梭菌等工业菌株的设计和构建,以及以乙醇、丁醇、纤维素酶为代表的生物基产品合成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构建了一种自组装蛋白质笼的人工细胞器,实现了多种酶分子的高度空间排布,实现番茄红素等产量显著提升;开发了高效纤维素产酶菌株,纤维素酶组成和产量实现优化和提升;构建了激酶调控的细菌和真菌工业微生物,开发了发酵耦合集成技术,为生物制造生物基产品开辟了新方向。薛闯教授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2件,美国专利1件,专利许可转化7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据悉,“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是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先生创立并捐资,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石化于2013年4月联合设立。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设有“杰出贡献奖”...
近日,环境学院科研团队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氧化物衍生铜中的残留晶格氧和晶格应变在促进硝酸盐还原反应中的新见解”(Insightsintolatticeoxygenandstrainsofoxide-derivedcopperforammoniaelectrosynthesisfromnitrate)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吴钦岳为论文第一作者,刘艳明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报道了含有残余晶格氧和晶格应变的氧化物衍生铜纳米片阵列(OD-CuNSs),以促进通过eNO3RR合成NH3的性能。研究人员设计了含有残余晶格氧和晶格应变的氧化物衍生铜纳米片阵列(OD-CuNSs)来调节eNO3RR过程中*NO2的吸附强度和*H的供应。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残余的晶格氧调节了Cu表面的电子状态,减少了对*NO2的吸附并促进了其转化。晶格拉伸应变增强了水解离产生的*H供应。结果表明,在中性溶液和50-1500mA·cm−2条件下,OD-CuNSs合成NH3的法拉第效率(FEs)高达88.7%-99.7%,超过了近期报道的催化剂。通过NO3-还原有效回收NH3和NH4Cl,证明了该催化剂的应用潜力。该研究用简单方法制备了具有残余晶格氧和晶格拉伸应变的OD-CuNSs。OD-CuNSs在10mMNO3-和中性溶液中具有很高的eNO3RR活性和稳定性,FENH3接近100%。在NO3-浓度范围内...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部分)作者贾振元肖像画。张武昌绘大连理工大学师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留影。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抓好关键,夯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追求卓越,提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强化支撑,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战略支撑体现在诸多方面:由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决定,能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发现创造知识的特性所决定,能够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由人才引领驱动所决定,能够汇聚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师资;由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所决定,能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以上支撑,重在统筹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做到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质上靠人才引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党的建设“满盘活”。“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化风成俗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我们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调查研究、办公用房、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问题一项一项抓、一个一个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推动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清朗,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易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比如,有的作风顽疾花样翻新,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成为干群之间的“隔离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员干部要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散一尺。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武装。要通过个人...
他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秉持“科研报国”理念,成功研发出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如今,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油田装备、航空发动机轴承、核电站核主泵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促进了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升级。蹇锡高,1946年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领军科学家。曾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中国专利金奖等30余项专利,其中两项被列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文链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505/07/node_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