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船舶工程学院以“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为主题,于2025年寒假期间组织22支实践团、数百名学子奔赴陕西、山西、辽宁等地,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通过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理论学习、乡村振兴”四大专题,引导船舶学子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在“知信行”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兴船报国志 向海图强心
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船舶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信念信心,学院面向大一船舶专业学生,组建两支“船行四海”实践团赴上海、武汉地区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交流实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育人合力。
两支团队先后走访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第七〇八研究所、第七一九研究所、第七一〇研究所、美国船级社等,帮助同学们了解船舶前沿技术和“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入籍”的全流程。
在座谈会上,团队师生与企业相关主管负责人就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学生培养、人才需求等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团队成员就绿色、智能、极地、深海等行业前沿问题以及企业招聘相关政策等方面积极提问。通过此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到未来船海行业发展趋势,并且认识到将课题落到实处和解决前沿问题、新兴问题的重要性。
文脉寻古韵 非遗焕新光
“非遗承脉·文化焕彩”实践团以探索传统文化、共筑非遗技艺为目标,通过走访大连吉成面塑艺术馆、铁岭大剧院、李氏掐纸工作室等地,与大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吉成、沈阳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雪等“非遗传承人”对话交流。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非遗传承的艰辛,深度探寻辽宁省非遗传承现状,旨在为文化发展照亮前程。
“三晋访古建,重走大圣路”实践团走访山西悬空寺、永安禅寺、五台山等古迹,同恒山景区团委书记高鑫进行深入交流,与五台山宗教局领导举行座谈会,围绕五台山的文旅发展,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产业促发展 创新助振兴
“云系山海·连理同行”实践团奔赴陕西省汉中市下辖村镇,探寻产业发展脉络,助力乡村振兴。在桔园镇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内,团队成员体验了依托传感器系统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通过物联网远程技术,在手机的APP上实现对桔树进行可视化远程管护、诊疗。在天明镇茶业产业园区,当地通过“茶旅融合”,打造茶文化主题景区、特色小镇、秀美茶园,促进“农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与改革双轮驱动,探寻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母校牵连理 引领新航向
学院组织13支实践团奔赴陕西省重点中学及生源地,生动展示“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的建设成果,立体展现大工“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秦系大工”实践团深入渭南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用大工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声有色地传递给秦东学子们。从大工75周年嘉年华到传统的校园百团大战,成员们用镜头与自身细致入微地讲解,为学弟学妹们留存下珍贵的大工文化记忆。“连理蜀汉”母校行寒假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城固一中、武侯中学、汉中市龙岗学校等地,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大学专业选择,以及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宣讲结束后,团队建立招生答疑群,并发布大工相关招生信息供考生参考,致力成为连接大工与中学沟通交流的桥梁。
青春作笔绘基层,热忱为墨书时代。沃野千里,船舶学子在基层实践中研读国情社情;风雨兼程,青年才俊在时代浪潮中磨砺责任担当。未来,船舶工程学院团委将始终与校团委步调一致,脚踏实地、守正创新,稳理想信念,夯青年基础,在实践中汇聚青春合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奋进的青春篇章。
来源:船舶工程学院
编辑: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