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实践育人理念,引导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第...
为深入落实我校“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工作内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于2025年寒假期间聚焦四大主题,组织22支实践团队、百余名学子奔赴四川、重庆、山东、山西、内蒙古、福建、辽宁等地...
为构建人才培养“有组织实践”育人体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不断完善大实践平台建设,以“青春智控”为主题,组织37支团队240余名学子积极投身寒假社会实践,足迹遍布11省29市,立足学科特点...
2025年寒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结合专业特色,以“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为主题,组织四十余支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从钢铁重镇的科技脉动到非...
寒风凛冽,难掩青春热情;冬日静谧,更显奋进力量。寒假社会实践期间,建筑与艺术学院学子们怀揣热忱,以“专业丈量山河,青春赋能振兴”为主题,踊跃投身社会实践的浪潮之中,围绕传统建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船舶工程学院以“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为主题,于2025年寒假期间组织22支实践团、数百名学子奔赴陕西、山西、辽宁等地,开展多维度、深...
近日,公共管理学院携手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大连理工大学)的Taibao-ip团队,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构建学院数字助理平台,赋能公共管理学院科研、教学、政务全流程服务。在...
为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个人潜能,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经济管理学院围绕“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主题,组建了89支实践队伍,400余名学生围绕理论普及、...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遴选结果,在三类作品遴选中,我校《以红色校史“活教材”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和《“满族刺绣”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
2月22日,全国高校校友会微信公众号2024年度百强榜发布,“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荣登“最佳全能榜”全国第三,这是我校校友会微信公众号连续第四年进入全国前五。深耕内容凝聚校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党的建设“满盘活”。“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化风成俗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我们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调查研究、办公用房、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问题一项一项抓、一个一个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推动党风政风清明、社风民风清朗,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易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比如,有的作风顽疾花样翻新,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成为干群之间的“隔离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员干部要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散一尺。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武装。要通过个人...
他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秉持“科研报国”理念,成功研发出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如今,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油田装备、航空发动机轴承、核电站核主泵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难题,促进了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升级。蹇锡高,1946年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领军科学家。曾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中国专利金奖等30余项专利,其中两项被列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文链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505/07/node_08.htm
为进一步优化宜教、宜学、宜居的育人环境,校园管理与修缮中心(以下简称“修缮中心”)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五一期间深入推进“小而美、精而巧”校园微景观维修改造,持续提升校园环境品质。修缮“春静园”展新颜。采用“以旧修旧”方式对西山生活区春园与静园进行综合维修,运用传统“水刷石”工艺让历经岁月侵蚀的花坛重现古朴韵味。除锈处理两园栏杆亭架漆架,使其恢复坚固与美观。同时,翻新改造“青云路”喷泉和造型独特的蘑菇形状凉亭,焕发两园沿线标志性景观新活力。新增长廊连通湖舍。对西山生活区8舍北侧进行环境综合治理,解决“绕行远、景色藏”痛点,依势打造凌水河与凌水湖观景长廊。在西侧步道新增连排休闲座椅,实现西山生活区东南侧、凌水河及凌水湖沿岸便捷联通,打造移步换景的休闲空间。创新治理裸露土地。为解决校园“人流集中,踩草露土”问题,采用“旧材新生+生态铺装”方案,完成了西部校区综合教学二号楼东侧、令希图书馆东北侧、知渊楼南侧、盖板桥区域等重点区域的系统性治理,有效解决踩踏裸露顽疾。增亮校园夜行道路。在建设西校区小黄车停车点2条人行通道的基础上,又在停车点区域新增16盏庭院灯和32个草坪灯,同时为令希图书馆南侧人行步道补充4盏庭院灯。...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9万名优秀研究生荣获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100名,在这“万里挑一”的优秀代表中,大工博士生赵骁骐入选!赵骁骐生活照赵骁骐,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曾两度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并获华为奖学金、沈飞罗阳励志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深耕科研: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赵骁骐本博均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自本科保研后进入我校卢湖川教授(IEEEFellow)领导的IIAU-LAB,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研究。博士期间,他以第一和共一作者身份发表CCF-A/CAAI-A类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15篇,其中3篇获Oral/Highlight报告,谷歌学术总引用量超过3000次,8篇论文单篇引用破百,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为学生骨干,他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学术服务与竞赛: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力量赵骁骐活跃于国际学术社区,担任TPAMI、IJCV、CVPR、ECCV、ICML等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并荣获CVPR2022“杰出审稿人”称号(当年中国大陆高校仅11/6427人获此殊荣)。在学科竞赛中,他同样表现亮眼,曾获得国际...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围绕学校“新优势锻造年”目标任务和学院“151”发展战略,贯通推进“学查改”,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扎实有力的举措,深入开展“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实施领导班子能力提升行动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学院党委精心组织学习教育读书班,引导班子成员提高政治站位、吃透精神实质、强化担当作为。班子集体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围绕廉洁自律开展交流研讨,以案促学、以案为戒。党委书记张建生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锻造全面过硬作风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报告。邀请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专家来院指导,把脉定向,答疑释惑,明晰改进方向。聚力引才攻坚,党政一把手主动对接沟通目标人选,建立引才台账,出台优秀博士后引进激励政策,面向全院教师宣讲人才政策,动员全员引才。已成功引进2名教师,2名正在走程序,推荐8名教师申报国家级人才及博士后项目。强化科研提质,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组织教师谋划论证“深远海智慧能源岛”交叉研究平台,积极申报“智能电网20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化治理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