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难掩青春热情;冬日静谧,更显奋进力量。寒假社会实践期间,建筑与艺术学院学子们怀揣热忱,以“专业丈量山河,青春赋能振兴”为主题,踊跃投身社会实践的浪潮之中,围绕传统建筑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等专题,深入基层一线,用专业知识探寻发展路径,为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胶辽探古韵 筑梦新家园
“胶辽同辉,筑居新程”实践团在寒假期间踏上跨区域文化研究实践之旅,实践团深入挖掘胶辽地区独特的民居文化,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宜居环境建设贡献力量。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山东及辽东半岛多个传统聚落。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全景影像资料。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典型民居进行精准还原,建立起数字档案库,采集了丰富素材。
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实践团提出“非遗工坊 + 研学旅游”的活化利用策略。将传统民居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非遗工坊,实现传承当地非遗技艺和创造经济价值双重提升。
筑梦启新程 微行践初心
“建微知著,博学躬行”实践团将建筑学子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感深度结合。实践团组织了大连市内中小学学生参观我校,展示了大工的历史文化、学科魅力和学术氛围。在大连金普新区双D港数字湖园区的商业建筑项目中,实践团带领学生们参与了项目具体的设计过程,在董家沟街道办事处和丰荣街道的项目中,实践团应用了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还考虑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建艺学子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做到了人文关怀与环境友好的结合。
筑梦重庆行 启航大工梦
建筑与艺术学院寒假赴重庆一中宣讲实践团队开展了“母校行”宣讲活动。宣讲活动在重庆一中校内体育馆举行,团队成员通过展示宣传材料、播放宣传视频、亲身讲解招生政策和校园生活等方式,向考生及家长全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红色历史、学科优势、科研成就及国际交流情况。此次宣讲活动提升了大工在重庆一中的知名度,还通过考生及家长的口碑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重庆地区的影响力。许多考生表示会将大连理工大学列为高考志愿的优先选择之一,家长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
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东北振兴
“不啻微芒,星火传扬”实践团实地走访红色教育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为地方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在红色精神传承方面,通过参观旧址、聆听讲解,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以及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实践团与哈尔滨方正县人民政府深度合作,围绕冰雪经济和特色文旅产业开展调研与宣传。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为其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实践团还通过各种方式,助力方正县文旅产业的推广,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守护南山文脉 赋能文旅新篇
“悠见南山”社会实践团赴大连市南山历史文化街区,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深度调研。深耕调研,精准破题。实践团以南山路、枫林街为核心,对60万平方米的街区展开多维度调研。团队累计访谈居民30余人次,测绘历史建筑10余栋,收集数据200余份,精准锁定街区发展痛点:产权复杂、交通拥堵、公厕不足等问题制约文旅升级。成果丰硕,献策未来。调研形成《“悠见南山”发展诊断报告》,明确其历史文化优势与设施短板,此外,团队拍摄纪录片《守护历史,共创未来》,通过影像对比历史与现状,呼吁公众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建筑与艺术学院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实地,以专业知识助力地方发展,用青春力量践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建筑与艺术学院
编辑: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