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大工
最新动态
  • 【创新在大工】大工学生发明A...

    大型运输机、先进战机等航空高端装备是国之重器、立国之本。一架架翱翔天空的国之重器,是由成百上千万个零部件,像一块块拼图一样组成的。0.02mm,是这些零件近百万个连接孔必须达到的精度。“制孔”如同在万米高空走钢丝——每一个孔都是飞行安全的支点,毫厘之差即埋下飞行隐患。然而飞机内部结构紧凑、材料多样,以机翼为例,在部装环节往往仅有不到1米的空间,还有很多肋板阻碍,如何在如此狭小空间中实现复合材料/金属强异质叠层结构的高效率、高质量钻孔作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技术难题。项目背景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常宇豪展示了学生团队历时6年研发的智能化灵巧加工装备,装备只有A4纸大小,但能在0.1秒内识别不同材料并匹配参数,加工精度高达IT7级,效率提高5倍以上,为大国高端航空装备的研制与批产提供了保障。国外能做到的,我们也能,还可以做得更好2018年,大一萌新的常宇豪参加了贾振元院士关于复合材料加工的科普讲座,从中了解到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又多、又广,能够让飞机飞得又快、又远。凭着对飞机制造的浓厚兴趣,他进入大工机械工程学院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学习,从中了解到在自动化如此...

  • 【创新在大工】能源与动力学...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06024)资助下,近日,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张伦祥副教授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超顺磁纳米粒子强化水合结晶氢键纳米笼中二氧化碳捕集(OrganicmagneticnanoparticlescatalyzeCO2 captureinhydrogen-bondednanocagesviawater-drivencrystallization)”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该成果进行了报道。论文第一作者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博士生王天。有机超顺磁纳米粒子强化水合结晶氢键纳米笼中二氧化碳捕集(a)基于氢键纳米水笼中二氧化碳可持续捕集概念;(b)碳捕集纳米笼动态特征;(c)碳捕集动力学模型;(d)水分子有序化过程;(e)实时无损生物相容性研究;(f)氢键水笼碳捕集分子模拟及性能比较。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对于推进我国“双碳”战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技术,化合物结晶法凭借其较简易的分离流程和可循环的结晶前体,为实现经济捕碳提供了可行方案。然而,现有的化合物结晶碳捕集技术面临着环境相容性差、反应条件苛刻、结晶动力学缓慢及再生能耗高等瓶颈,亟需探索节能环保、温和高效的二氧化碳...

  • 【师者如光】宿艳:教育是点...

    编者按: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一个时期以来,大工新闻网以【师者如光】专题为依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陆续推出大工优秀教师至诚报国担使命、培根铸魂育英才的奋斗故事,激励鼓舞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服务国家战略,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日前,我校7位教师获评“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展现出大工教师的风采。今天,让我们走近化学学院宿艳教授,一起来看她的奋斗事迹。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的实验室里,宿艳教授手持实验仪器,正与学生们热烈讨论着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改良方案。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她专注的面庞上,这个场景,恰似她二十三年教学生涯的缩影——以知识为炬,以创新为火,照亮莘莘学子的求知之路。杏坛深耕:让课堂成为思维迸发的磁场“宿老师的分析化学课就像一场思维探险!”谈及课堂体验,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兴奋。在宿艳的课堂上,电化学传感等学科前沿不再是晦涩的理论,而是通过“预研先导——问题思辨——实操探究”的链条,转化为可触摸的科学实践。她独创的“小组讨论+同伴学习”模式,让学生从知识学习者变为学习探索者、主动者,让“教与学”每个环节都激荡着思维的火花。这份匠心源于二十三年如一日的打磨。她率...

  • 【央视新闻】大学生基层就业 ...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期,除了市场性岗位信息,基层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岗位上去建功立业。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期,除了市场性岗位信息,基层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岗位上去建功立业。目前,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报名中,计划招募5万人左右,共设置了乡村教育、乡村社会治理、卫国戍边等8个专项,90%以上岗位设置在乡镇及以下等基层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都可报名。大连理工大学团委书记刘精晶:报名西部计划的同学,国家提供最低一年24000元的生活补贴,帮助缴纳社会保险。经过一年到三年的服务周期之后,像考研加分、考公务员择优录取等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的“三支一扶”计划去年招募了约3.44万人,今年有望扩大总体规模。这一计划一般面向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开展招募选拔,要求具备服务岗位相应的专业知识。各省(区、市)每年都要求拿出公务员考录计划的...

  • 【师者如光】胡方圆教授获评2...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方圆教授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胡方圆,中共党员,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经多年不懈努力,她在极端环境用(−120~70℃)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助力我国全天候无人机动力电池取得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事业作出了突出学术贡献。十年磨一剑:突破极端环境动力电池技术壁垒深夜的大连理工大学校园里,高分子系4楼东南角的灯光经常最后熄灭。材料学院副院长胡方圆伏案工作的身影,已成为这栋楼最熟悉的风景。从2014年博士毕业至今,她在这间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度过了3600多个日夜,屋内堆积如山的书籍及实验记录本,密密麻麻记载着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的艰辛历程。她日夜倾注心血的是被称为全天候无人机“心脏”的动力电池。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科研人员,到主持国家优青项目,再到入选国家级科技人才计划,她用青春与热忱书写了一段科技报国的动人篇章。临近空间,这片距地面20~100公里的低氧、低压、强辐射、超宽温区(−90~70℃)的“无人之境”,被称为新能源技术“死亡禁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