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校75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先后为党和国家输送了35万余名优秀人才,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面向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学校深度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发布《...
横跨中国足球20余年,他是球迷心中永远的“中国太阳”。近日,校团委邀请前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孙继海先生做客“百川讲堂”第246期,带来《我和足球的故事》主题讲座。以历历在目的职业生涯,...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我校2名学生分别获高教组就业赛道银奖和成长赛道银奖。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是国内首次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设置的全国性...
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于5月19日在福建晋江落下帷幕,我校派出四支代表队参加竞赛,分别取得救援机器人赛道国家一等奖(冠军)一项、机器人先进视觉赛一等奖(季军)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
“历史的火炬传承到我的手里,我一定为这片黑土地贡献我的青春。让我们一同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校园内外,大工团员青年们走上讲台讲团课,他们神采奕奕、朝气蓬勃,用青春之声激...
为加强毕业教育,弘扬爱校报国情怀,展现2024届毕业生追求卓越、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5月14日晚,“我的中国梦·我的大工情”第十二届毕业生故事讲演会在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学校相关职...
在近日结束的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东北赛区中,我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挺进四强,获得了直通全国赛32强赛的资格,创造了建队以来历史最佳成绩。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
崔鑫楠,中共党员,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等10余项奖学金;曾获第十四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十四届...
近日,2024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我校学子获得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7项,一等奖(MeritoriousWinner)17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本次比赛,由创新创业学院和软件学院联合组...
近日,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落幕。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在该项赛事中取得历史性突破,3支MPA研究生队伍分别斩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公共...
近日,党委书记项昌乐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期刊上,围绕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工作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大连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作、战略工程,深入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工作特点和规律,坚持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和预防干预心理危机两手抓,通过强化顶层统筹、深化质量建设、构建综合感知、培育积极生态,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质效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类卓越、多元成才”。以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先导,完善铸魂润心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涵,对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首先要加强学生信仰培育、信念培养、信心培树,突出思想引领的先导作用。大连理工大学以“大思政”格局构建为统领,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培根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在“东北振兴”的时代号角下,这片黑土地正经历着转型与新生的蜕变。5月10日,诗人、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融媒体图书《大东北》文学主笔白玮老师做客“百川讲堂”第272期,带来主题为《由海洋文明重构看大有可为的大东北》主题讲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轶,校团委教师代表,辽宁人民出版社相关人员,各学院、各书院的青年学生、新疆班学员以及百川会员共计15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白玮通过对融媒体图书《大东北》的介绍,全景描摹了在东北热土上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不但深入探寻东北地区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角色,讲述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卓越贡献,更重点展现了东北在担负国家“五大安全”的使命任务,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大担当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新实践。讲座中,白玮用一个个“大东北”的动人故事,感染并激励着广大师生的拳拳报国之心。“当一个时代需要的时候,东北就能撑起精神支柱。”白玮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强调了“大东北”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段东北历史和发展真实案例,从东北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出发,结合书中精彩内容与自身经历,解锁大东北蕴藏的无限魅力。提问环节,白玮就在场观众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创新的发展潜力,是否可能...
大连理工大学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力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实施“思政引领、书院育人、学域培养、智创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思政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打造思政课案例教学、小班研讨、情景体验、行走课堂、专题讲座五大教学品牌,在课堂中引入“重大工程:中国力量的靓丽绽放”等符合时代特点的鲜活案例,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拓展学习时空,让思政教育更加温暖鲜活、可亲可信。打造由主题展览、研讨书屋、演示互动三大功能板块构成的沉浸式学习情景,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百人百讲”、校外实践“行走的思政课”等,使学生坚定信仰、锤炼本领。重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课程层面落实育人功能,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考评、教学成效、教学改进五方面,将价值塑造、思政融入、素质评价、育人效果、学习体验等作为考核指标;在教师层面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作为名师评审、职称评聘的首要指标;在教材层面组建专家组对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进行指导把关。书院育人,打造综合素质培育新载体。相继成立覆盖全体师生的数字书院、涵盖九个学域类别的实体书院,探索书...
“潺潺流水般的旋律、灵动跳跃的音符、柔美的灯光、宁静过后的鲜花掌声……”这是一场大工校园内让人备受期待的艺术展演活动场景。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4月份,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举办“2025大工人文周·探艺之旅”系列艺术展演活动,践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搭建起跨专业、跨学科、跨代际的艺术交流舞台,搭建起的重要实践平台。4月27日,第一届“大工艺韵”艺术展演举行。在人文学院毕源红、韩琳、耿蕾、雷舒雯四位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来自全校8个学院与书院的近500名学生积极参与,现场共呈现17个高水准精品节目,涵盖中西器乐、独奏、协奏等多样化形式,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心在推动公共美育、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方面的实践探索与教学成效,促进艺术教育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提高,推动美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广泛覆盖。4月30日,第一届“琴键上的春日诗行”钢琴音乐会举行。此次音乐会由韩琳、雷舒雯两位教师策划并指导,吸引来自全校8个学院及书院的学生参与,共呈现24个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曲目,涵盖独奏、四手联弹等多种形式,现场观演师生超过300人次。整场演出以“西方经典、中国韵律、当代流行”三重文化维度为主线,展开了一场跨学院、跨文化...
5月9日,文苑第82期暨“情韵中国”公开课第四讲在综合教学2号楼B103阶梯教室举办。本次活动由校党委宣传部、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特邀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苏娅倩以及复州鼓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金丰茂、宋喜平、于风君等十余位表演艺术家共同走进大工课堂,以“讲演会”的形式带来了题为“鼓乐和鸣、非遗相约”的精彩公开课。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远航、情韵中国课程教师团队以及全校2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由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情韵中国课程负责人王玉春主持。讲演会伊始,苏娅倩带来了辽宁非遗舞台展演的创新实践讲座。从“辽宁鼓乐”“长海号子”到“抚顺地秧歌”“凌源皮影戏”,苏娅倩结合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展演案例,生动展现了辽宁非遗舞台展演创新实践成果。苏老师特别强调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汇聚、对原生态的艺术提炼和加工、多位一体凸显视觉震撼等方面在辽宁非遗舞台展演创新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以及非遗在保护中利用、在探索中发展、在生活中融入的工作理念。在展演环节,复州鼓乐团现场演奏了《龙舞丰年》《花辞》《句句双》等多首经典曲目,管子合奏《篱笆墙的影子》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新颖的形式将观众带入了充满故事的情境……演奏家结合表演曲目边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