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大工
最新动态
  • 足球名帅特鲁西埃来访我校指...

    4月1日下午,法国足球名帅菲利普·特鲁西埃受邀来访我校,与师生共同交流足球发展与人才培养。校团委、体育与健康学院、物理学院、大工书院等相关领导和老师出席活动。校凌越足球俱乐部骨干及50余名足球爱好者参与交流。“优秀教练应该像交响乐指挥,让每个位置发挥独特音色。”特鲁西埃讲述了自己如何走上执教之路并成长为亚洲最佳教练的经历。他强调,克服困难的勇气至关重要,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也不要改变最终的目标。提问环节,特鲁西埃就在场观众关于其执教经历、中国足球现状、青少年训练建议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分享了执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既是特鲁西埃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台下同学们增强足球技战术水平、提高拼搏意志的激励。交流会后,特鲁西埃移步福佳足球场开展足球实战指导,现场示范了动态传切配合的要领,指导同学们进行传球、射门等动作的训练。活动最后,特鲁西埃教练与到场众人合影留念,学生代表赠送学校纪念品,以表感谢与敬意

  • 【锻造新优势】能动学院荣获...

    4月3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能源与动力学院杨明军教授牵头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相变传质理论与调控方法”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杨明军,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辽宁省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长期从事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CCUS相关研究工作,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领域顶级期刊EES、Appl.Energy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项目等十余项纵向科研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4)、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排1),参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杨明军所属“天然气水合物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团队”,由宋永臣教授领衔,依托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天然...

  • “相约春日 智慧交锋”学校教...

    为持续推进“健康工程”,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教职工为学校“新优势锻造年”贡献力量的热情,校工会于4月2日至3日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相约春日智慧交锋”2025年学校教职工扑克比赛。本次比赛共有26个基层工会组成的30支代表队参加,采用淘汰赛制,经过五轮比赛最终决出前三名。赛场上,新手老手齐上阵,参赛队员们全神贯注、配合默契、沉着应战,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牌会友,充分展示了精湛的牌技和合力突围的团队意识,比赛精彩纷呈。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最终,校机关1代表队摘得桂冠,船舶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亚军,建设工程学院2代表队获得季军。校工会主席屈丽红为获奖队伍颁奖。未来,校工会将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为教职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学校的新优势锻造贡献力量

  • 【创新在大工】《科学》发表...

    4月3日,化工学院刘家旭教授团队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苏际(JiSu)研究员、米克尔·萨尔梅隆(MiquelSalmeron)教授、大卫·普伦德加斯特(DavidPrendergast)及华中师范大学郭彦炳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负载型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Pt-Ce催化剂中氢化位点的形成驱动高效选择性氧化”(FormationofhydridedPt-Ce-Hsitesinefficient,selectiveoxidationcatalysts)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表明在设计高效负载型催化剂时,需要精确构建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界面结构,并充分利用氢在催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刘家旭教授为通讯作者之一,团队科研助理闫思杨工程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效率,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清洁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催化过程的复杂性,催化作用机理与催化剂设计存在着长期挑战,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着明显“鸿沟”。刘家旭教授团队和国际合作者从2019年开始,历时六年时间,经过反复实验及深入研讨,最终通过修饰CeO2上的Pt单位点,设计了Pt2+-Ce3+(Hδ)氢化中心的形成,其C...

  • 学校召开2025年度优秀青年人...

    为深入推进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推动博士后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学校实施2025年度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4月2日,教师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处与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培育计划工作启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全校232位教师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会。​在启动会上,教师发展中心杨文超主任总结了2024年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工作开展情况,系统介绍了2025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重点与方向;人力资源处丛丰裕处长详细解读了“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剖析了各类人才项目的评价指标和申报要点;科学技术研究院赵美森副院长从申报条件、前期准备和近年来学校申报获批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B类项目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并介绍了学校为支持人才项目申报所推出的系列服务举措。作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生物工程学院刘晨光教授、人文学院王琦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隋天举教授和化工学院周霄博士,分别围绕各类青年人才项目的申报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各自的申报经验与体会。他们的分享为参会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