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大工
最新动态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

    4月10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一行来校,围绕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平国际合作、中外青少年交流等工作开展调研。校长贾振元出席调研座谈会。副校长罗钟铉陪同调研。学校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中美联合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贾振元对刘利民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支持指导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概况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表示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重视国际化工作,76年来依托学科特色深化全球合作,与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拓展“一带一路”及东北亚教育合作,创新本硕博贯通国际化培养模式,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与协会的合作,双方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中贡献力量。刘利民对大连理工大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分析了当前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希望...

  • 【辽宁日报】蔚蓝深处

    春山暖日和风,辽宁省农科院所属省海科院救助中心的大水池里,斑海豹“小汤圆”正欢快地嬉闹。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冬季洄游至渤海产崽。受海冰、海风影响,部分幼崽会与妈妈失散,“小汤圆”便是其中之一。因为获救那天是正月十五,于是它有了这个可爱的名字。刚来的时候,“小汤圆”胆小,蹒跚,连褪毛顺序都错乱了。身体特别虚弱,需要下胃管输送鱼浆给它喝。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小汤圆”如期长大,餐盘的食物渐渐变成了鱼块、冻鱼、活鱼,它学会了游泳、抓鱼……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它重返家园,拥有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4月16日是全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越来越强壮的“小汤圆”,将在近期与4个小伙伴一起被放归大海。据统计,自1992年至今,省海科院共救助441只斑海豹,放归337只。“小汤圆”的故事,是辽宁对于海洋探索的一个小小缩影——不是占有,而是守护;不是征服,而是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我们与这片蔚蓝相拥时,也在拥抱未来。大连港16区泊位,一艘崭新的船舶——“新红专”轮静静地停泊着。这个名字承载着历史的回响:1962年,新中国第一艘实习船“红专”轮驶入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虽然那只是一艘被改造的蒸汽机船,却开启了中国高...

  • 【创新在大工】能动学院牵头...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举行了2024年度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能源与动力学院杨明军教授牵头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相变传质理论与调控方法”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围绕水合物资源开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水合物分解效率低、持续性差等瓶颈问题,从微-介-宏多尺度开展研究,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发现了降压分解过程水合物可逆相变演化规律,建立了含相变过程非平衡传质理论;提出了水流侵蚀相变强化与增渗方法,建立了多场协同调控与多气联采增效技术;建立了水合物降压分解物理与数值模拟系统,完成了南海试采靶区储层物性-试采特征评价,为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杨明军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CCUS相关研究工作,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领域顶级期刊EES、Appl.Energy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杨明军教授所属“天然气水合物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团队”,由宋永臣教授领衔,依托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以及CO2封存与资源化利用开展研究工作...

  • 【央视新闻】“机”发活力 “...

    所谓“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随着政策进一步加力扩为,消费新活力被激发。智能家电机器人正在加速走进千家万户,工厂里的机械臂使用率也在不断地提高。那么现在,我们的生活因此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对于未来,大家都有怎样的期待呢?

  • 【光明日报】光明时评:AI助...

    近期,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迅速落地多地,并应用于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展示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应用场景带来了质的改变。借助大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公共服务供给得以突破更多物理限制,更精准对接公众需求,实现协同化、精准化、多样化的服务供给。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公共服务治理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共享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增强合作基础,促进治理主体的联动化。多地政务服务系统接入人工智能后,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深圳市龙岗区利用DeepSeek部署了区智慧办公系统(OA)“龙小i”应用矩阵,为全区两万多名公职人员提供服务,推动政务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数据驱动化转变。这种联动化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信息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和协同运作。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高效,结构更加扁平化,有利于激发各方在公共服务决策、供给与生产中的能动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模式转向“多方共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