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连理工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最新动态
  • 学校举办2025年“刘长春杯”...

    5月17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刘长春杯”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体育场举行。校领导项昌乐、贾振元、姚山、吴松全、罗钟铉、张弛、康旭东,总会计师冯宝军,党委常委韩轶、王志伟,校长助理陆安慧、占敬敬,以及各学院、医学部和相关机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校长贾振元宣布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刘长春杯”田径运动会开幕。党委常委、副校长康旭东致辞。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李芃松主持开幕式。康旭东在致辞中指出,青年肩负着新时代强国建设重任,更应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筑牢新时代“体育强国梦”。大工体育精神薪火相传,希望全体师生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把赛场上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工体育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学校奋进“双一流”建设新征程中,锻造新优势,再攀新高峰。在激昂的乐声中,国旗护卫队、花束队、彩旗队、裁判员、校运动员代表方阵、各学院师生方阵、教职工方阵依次入场。铿锵有力的步伐、振奋人心的口号、各具特色的展演,尽显大工人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工程学院学生陈文超、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张浩东分别代表运动员和裁判员庄严宣誓。鼓乐声响,旌旗猎猎,在一片欢呼声中,迎...

  • 【锻造新优势】学校举办2025...

    5月13日,学校2025年实习生双选会暨2025届毕业生补录双选会举行。本次双选会吸引了航天一院、中国航发黎明、华为、腾讯、一汽大众等70余家知名企业参会,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能源化工、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及2026届实习生提供超1400个优质岗位,搭建起校企深度对接的“双向奔赴”平台。双选会现场,各企业展位前学生络绎不绝,学生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主动与招聘人员交流,详细了解岗位需求、发展前景及实习待遇。企业展位前,不少2025届毕业生带着成熟规划,就补录岗位的专业匹配度与企业深入沟通。“我们不仅希望招到优秀的实习生,更期待通过双选会与大工建立长期人才合作机制。”大工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务实的求职态度给招聘企业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双选会创新设立“就业指导特色专区”,融合智能技术与资深导师资源,打造“一站式”求职赋能平台,成为现场亮点。专区设置“智能简历诊断”“职业测评推荐”“模拟面试特训”三大功能模块。学生只需扫码上传简历,AI系统即可实时分析简历匹配度、优化简历结构,通过大数据算法,结合学生性格特质与能力模型,为学生推荐适配岗位清单。沉浸式AI模拟面试场景覆盖技术、管理、管培生等多类型题库,实时...

  • 【组图】2025年“刘长春杯“...

    5月17日,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刘长春杯“田径运动会成功举办,开幕式上演精彩时刻!(摄影:余小涵、王增强)

  • 我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坛...

    5月13日,我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坛暨校外就业指导教师聘任仪式举行。活动旨在整合优质资源、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校学生提供更精准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校内外就业导师代表、职业发展教研室成员和学生服务中心负责就业工作的相关同志参与本次论坛,共话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创新实践。学生服务中心主任金玲对校内外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她介绍了学校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强调了校外就业导师对我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共同打造校企协同育人良好生态的美好愿景,并为在场的20位校外就业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在专题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围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前沿议题展开分享。御荐AI创始人、原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校园招聘项目总监温志远以《AI赋能,促进精准就业》为题,剖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就业岗位匹配;跃鱼云AI总经理、吉利控股集团原校园和雇主品牌平台负责人童部林在《基于人岗匹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痛点与创新》报告中,探讨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岗位适配的难点与切入点;职业生涯规划师、校园招聘领域资深专家付丹丹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典型案例与现实痛点;我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徐胜君教授以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

    近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吴刚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等有关工作。校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分别介绍学校相关工作情况。吴刚指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学习教育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分类指导,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层级带动,纵深梯次推进,扎实有效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部党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扎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准确把握学习教育重点内容,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以实实在在的办学业绩,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吴刚表示,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战略意义和职责使命。要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的组织机制,推动决策规范化;要注重提升课题质量,校企共做真研究、解决真问题;要提高导师队伍建设水平,强化校企间导师的合作培训、对接交流;要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保障,加强思政教育、重视人文关怀;要完善学生毕业评价标准,树立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