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全国多地多点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升级,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光仪学院党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光仪青...
为切实解决疫情防控校园封闭管理背景下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学校开展系列“面对面”交流活动,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 4月1日上午,学校在研...
“2022年4月1日21:50,三楼层无安全问题。”“2022年4月1日21:15,六楼层无安全问题。”……随着一条条实验室安全检查信息在疫情防控工作群中闪动,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党员服务队结束了一天...
“大工是大家共同奋斗的舞台,她的荣辱和兴衰与每一个大工人紧密相关。”3月31日、4月1日,郭东明校长走进西山生活区与学生座谈,就学校改革发展形势、学生成长成才及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交...
4月3日下午,郭东明校长与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处及学部(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住校辅导员代表开展座谈,向校园严格管理期间战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
大连“3·14”疫情以来,保卫处按照学校工作部署,迅速投入战疫斗争,连续奋战近500小时,牢牢守住校园战疫第一线,有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健康平安。 精准研判,打响战疫“第一枪” ...
在这场疫情“倒春寒”里,网信中心快速响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疫保障方案。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坚守岗位;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克难关。网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保障效能,紧急调整扩充网...
初春时节,新冠疫情再度袭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创新创业学院党委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中心工作不停步,在疫情的考验中坚守责任与担当,扎实有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 精...
3月,疫情突袭,往日喧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自校园实行严格管理以来,电信学部迅速行动,发挥优势、创新方式,努力保证履行好本职工作。 以党建工作为恒,加强党支部建设 结合疫情...
晚上10点30分,知渊楼407室灯光熄灭,环境学院驻校教师张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上午解读传达疫情防控政策和做些教学科研工作,下午集中给各类文件盖章审批,晚上走走实验室确保安全稳定。”...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蕴通讯员陈佳惠)记者7月3日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学院学生团队近日成功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一种兼具高效率、高稳定性与超轻柔特性的新型电池,为临近空间卫星、无人机、飞艇等载具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传统硅太阳能电池因重量大、柔性差难以满足轻质、高效的能源供给要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比重低、超薄、柔性,是能源供应的理想选择。但其电极系统存在界面接触不佳、能级匹配不良两大核心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大连理工大学一支平均年龄22岁的学生团队历经3年攻关,提出三大创新技术:通过“双碳层解耦喷涂技术”优化电极结构,增强界面接触并加速电荷横向传输;采用“金属单原子负载技术”精准调控碳电极局域能带结构;结合“界面耦合掺杂技术”,在功能层表面构建连续共轭体系,借助π-π堆积增强界面耦合,大幅提升电荷转移效率。团队从电极材料到电极结构,再到临近界面逐层递进开展研究。最终实验数据显示,研究刷新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最高效率,该电池可适应零下60摄氏度到零下80摄氏度循环变温、230摄氏度高温、强紫外辐射等极端工况,还可实现在未封装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500小时,光电转化效率保持...
近日,第34届软件测试与分析国际会议ACMSIGSOF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oftwareTestingandAnalysis(ISSTA2025)在挪威特隆赫姆举办。软件学院、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先进工业软件与软件工程研究所江贺教授团队的任志磊教授所著论文《基于强化学习的Gazebo机器人仿真器模糊测试》(ReinforcementLearning-BasedFuzzTestingfortheGazeboRoboticSimulator)荣获杰出论文奖(DistinguishedPaperAward)。论文通讯作者为我校江贺教授和任志磊教授,李晓晨副教授和博士生齐观潇、硕士生李一韬参与了技术设计与实现研究。武汉大学玄跻峰教授提供了实验支持。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成果为机器人仿真器及相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支持。本研究针对广泛用于机器人研发的仿真器Gazebo,提出首个专用的模糊测试框架GzFuzz,旨在突破传统模糊测试难以处理严格输入语法和庞大状态空间的瓶颈。Gazebo作为机器人模拟领域的关键工具,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模糊测试方法因无法有效处理其严格的输入语法和庞大的状态空间而难以应用。GzFuzz通过引入语法感知的可行命令生成机制,确保生成的测试命令在语法和语义上符合Gazebo的严格要求,从而解决了传统...
不久前,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从大连起航南下巡展,成功完成狭窄水道自主航行及岸基远程驾控测试,实现智能航行的全新技术突破。7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支撑“新红专”轮船岸协同智能航行技术的岸基“数字大脑”,国内首个功能完备的智能船岸基数智运控中心——大连海大智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监控大屏幕,当时正停靠海口某港的“新红专”的实时卫星图像仿佛触手可及。如果获得船方的授权,在这个远在数千公里外的运控中心,即可实现该船的航行、维护等远程精准驾控。该项技术也标志着我国船舶智能化水平达到世界前沿。在记者同日造访的大连艾斯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腿足式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组成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线,并不断在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等领域拓宽应用场景。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现主导产品量产,是公司目前面临的首要目标。以上两家公司都是借助海创周平台落地大连的项目,也是借助这一国家级引才平台,为海内外科技精英打开“机会之窗”的缩影。多年来,仅在大连高新区,就有一大批通过海创周落地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并在孜孜进取中崭露头角,锐气勃发。在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接受记者采访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7月5日~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管理前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工程管理前沿年会在大连召开。大会聚焦“AI赋能工程管理”主题,深入探讨工程管理最新发展,来自海内外的8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年会现场大连理工大学供图开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发展需求。《工程管理前沿》主编卢春房介绍了期刊建设及其品牌年会举办情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高自友理事长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的价值,倡议聚焦技术融合路径开展前沿探索。大会期间,《工程管理前沿》第二届编委会主编胡文瑞,副主编向巧,以及柴洪峰、王自力、阿诺德·图克、方东平和胡祥培等期刊编委分别围绕工程、航空、金融、能源管理、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此次年会还设立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及“重大工程中的管理问题”两大特色专题论坛,另设有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建设工程与智能建造、能源与环境系统、交通工程系统管理、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信息...
7月5日至6日,第三届工程管理前沿年会在大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管理前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聚焦“AI赋能工程管理”主题,深入探讨工程管理最新发展,来自海内外的八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开幕式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致辞。他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发展需求。《工程管理前沿》卢春房主编介绍了期刊建设及其品牌年会举办情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高自友理事长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的价值,倡议聚焦技术融合路径开展前沿探索。大会期间,《工程管理前沿》第二届编委会胡文瑞主编,向巧副主编,柴洪峰、王自力、阿诺德·图克、方东平和胡祥培等期刊编委分别围绕工程、航空、金融、能源管理、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年会还设立了“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管理”及“重大工程中的管理问题”两大特色专题论坛,另设有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建设工程与智能建造、能源与环境系统、交通工程系统管理、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及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