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作为现代网络技术的前沿,正通过在网络边缘侧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改善数据的处理效率、减缓网络延迟并压缩数据传输量。在这方面,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
西山5舍322寝室,住着四位来自化工学院2020级化学工艺专业的女孩:辛安琦、刘杉、蒙雨梅、郑淇丹。她们是一起上课的同班同学,是平淡生活里的暖心室友,更是彼此求知路上答疑解惑的“良师益...
珠峰有穹顶,探索无止境。11月15日,校团委联合建设工程学院,邀请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育部测绘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胡炜先生做客“百川讲堂”第234期暨建设工程学院“...
刻苦、努力和勤勉已成为她刻在骨子里的底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回望自己的过去,现在的她就是绽放于那片葱葱青苔中的白色苔花,这朵苔花名叫马京吉。马京吉,建设工程学部2020级本科...
11月2日至5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GeneticallyEngineeredMachineCompetition,iGEM)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404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本次赛事。由我校生物工...
近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而成的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在女子大学甲...
近日,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全国总决赛成绩正式公布,创新创业学院组织的三支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刷新我校参赛的最好成绩。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
4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7项学习优秀奖学金、辽宁省“互联网+”金奖、校寒假社会实践一等奖、校社区挂职优秀个人、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干部、院自立自强之星......这些亮眼的奖...
“在可预见的将来,要实现从‘0到1’及‘1到100’的大规模生物制造过程。”11月2日晚,未来技术学院联合生物工程学院诚邀德国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讲席教授、合成生物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论语》作为儒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银蛇舞动兆丰岁,瑞雪纷飞庆吉祥。1月27日,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校领导贾振元、张言军、罗钟铉、康旭东,走访慰问了节日期间留校过节的学生和坚守工作一线的职工,为他们送去学校关怀和新春祝福。在西山体育中心,中外学生欢聚一堂,“花式”共庆蛇年新春。“大家过年好!”贾振元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并来到学生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参加学校精心准备的春节特色活动。剪窗花享雅趣、写春联绘愿景、品美食寻年味……缤纷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中国年”里蕴藏的独具魅力的“文化自信”。另一边,学生社区迎新春趣味运动会正在进行中,定点投篮、接力运乒乓球、两人三足……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派欢乐喜庆的中国年氛围。“假期怎样安排?”“有没有什么困难?”贾振元一行来到西山学生公寓,亲切问候留校学生并送上新春礼包。他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叮嘱他要注意安全,合理安排在校生活,在学校里度过一个平安、充实的寒假。贾振元一行先后来到供暖服务中心、中心变电所、保卫处、五食堂,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校领导认真了解各岗位工作运行情况,向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致以节日祝福,希望他们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为师生度...
红色基因铸魂,科研创新赋能,强国使命在肩。化学学院“红色六地”寒假社会实践团以“红色引领科研路,青春报国展担当”为主题,组织师生奔赴辽宁省抚顺市和沈阳市,深入探寻红色文化根脉,感悟工业精神力量,汲取文化自信养分,铭记历史使命担当。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交流研讨,将红色精神与化学科研深度融合,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强国之路注入强大动力。雷锋精神永传承,化学青年勇担当实践团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沿着雷锋同志的足迹,感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那座13.4米高的雷锋纪念碑,碑体上镌刻着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一致认为应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科研中,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科研创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工业精神铸辉煌,化学力量助振兴实践团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探寻共和国工业的辉煌历程。从古老的纺织机到现代化的数控机床,从传统的铸造工艺到前沿的化工技术,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工业的伟大成就和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
为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作为加强自身锻炼的大舞台、大熔炉、大考场,以实际行动担当青年责任,化工学院以“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为主题,聚焦“以学践真知”“以笔绘山河”两大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家乡建设、理论学习、母校行宣传五类实践内容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化工学院本研学生共组建120余支实践团队,实践队伍数是往年两倍以上,研究生实践参与率再创新高。化工学子深入基层,聚焦发展,关注民生,以实干笃行书写青春华章。知行合一,以真才实学践真知学以致用,实践真知。化工学子结合专业与学科特色,深入企业开展科技主题实践,深度了解“互联网+化工”“AI+化工”等新兴交叉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实践致学,科普入化”实践团前往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探寻新能源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了解人工智能与化工的前沿交叉领域,发出化工行业响应“双碳”目标,创新融合发展的青年声音。关注基层,为大美乡村谋振兴扎根基层,聚力振兴。化工学子走进乡村,结合专业特长,聚焦民生福祉,积极开展实地走访,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连理兴乡”实践团走进沈阳水务集团东部污水处理厂开展走访调研,深入学习该厂创新使用的MBR膜技术,该技术可...
1月23日,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与市领导刘恩举、王标、徐少达、曾波来到我校看望蹇锡高院士、郭旭院士。副校长张弛、康旭东,人力资源处处长丛丰裕陪同看望。熊茂平等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旭致以诚挚问候,对他们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事业进步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熊茂平说,院士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勇攀科研高峰,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大连不断涌现,为“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赋能蓄力。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精准精细对接成果转化,让各位院士专家在大连安心工作、潜心科研、舒心生活。蹇锡高、郭旭两位院士对各位领导的深切关怀和慰问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为大连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二、一,点火!”电脑屏幕中,一枚拖着巨大尾焰的火箭将黑夜瞬间点亮。上升、上升、上升,火箭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消失,随后是地面指挥部的鼓掌与欢呼。张思卓说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观看火箭发射。他喜欢在火箭发射时与直播一起倒计时,目光追随着火箭抛整流罩、入轨。火箭投射在张思卓心里的,是自己未来事业的影子。“我也要投身航天事业,这是我对于未来的期待。”2019年10月1日,东风-17导弹首次公开亮相,其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性能惊艳全场。这一枚枚快、准、狠的大国利器,跨过时空阻隔,在银幕的另一端,触动了一名少年的心。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张思卓毫不犹豫地将工程力学类作为第一志愿并被成功录取;在专业分流时,他也毅然选择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将最纯粹的热情投入到航空航天领域之中。火箭的造就,源自上万个零部件的严丝合缝;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同样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夯实。面对每一个知识点,张思卓都选择“不放过”,但花费时间的长短不是他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初入大学,相较于高中的基础知识,高数思维发散、难度提升,张思卓便要求自己把课本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在刚入学的时候,我想把书中每个地方都搞明白,所以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一次学习三页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