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21日,“当代中国·新兴大连”卡塔尔国际学生“汉语桥”访学交流项目在我校举办。该项目是我校在2023年举办的全国首个卡塔尔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基础上,持续面向海合会国家,打造来华...
4月2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博雅讲席教授高文做客“百川讲堂”244期,带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中国算力网计划》专题讲座,回望人工智能...
“读书延伸了精神的快乐”“读书让我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尚友”读书会的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再次相聚、分享读书感悟。“这是一个可以真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编者按:近日,我校第53期新疆公共管理培训班正式开班。在此次培训班中,有一位英雄学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特警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张晨阳,为了公安事业忠贞不渝、默默奉献、奋不...
4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应邀在主楼一阶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大胆抛弃应试,人人都可攀登——数智时代下,拔尖...
4月12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梁宇受邀参加西北工业大学首届校际“翱翔青春榜样”成长故事分享会,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其他高校的青春榜样们,...
4月12至14日,由辽宁省科协、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技厅、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妇联共同主办,我校与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共同承办的第39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4月11日至14日,由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主办、福建理工大学承办、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高校联盟赛(福建站)落幕。我校参赛代表...
随着一名大学生轻轻点开虚拟环境中的“安”字标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的场景随即在眼前展现。学生辅导员化身讲解员,在历史、现实、网络的空间中以深入浅出的话语在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讲述...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我校首届机械系学生、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获颁“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原...
银蛇舞动兆丰岁,瑞雪纷飞庆吉祥。1月27日,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校领导贾振元、张言军、罗钟铉、康旭东,走访慰问了节日期间留校过节的学生和坚守工作一线的职工,为他们送去学校关怀和新春祝福。在西山体育中心,中外学生欢聚一堂,“花式”共庆蛇年新春。“大家过年好!”贾振元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并来到学生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参加学校精心准备的春节特色活动。剪窗花享雅趣、写春联绘愿景、品美食寻年味……缤纷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中国年”里蕴藏的独具魅力的“文化自信”。另一边,学生社区迎新春趣味运动会正在进行中,定点投篮、接力运乒乓球、两人三足……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派欢乐喜庆的中国年氛围。“假期怎样安排?”“有没有什么困难?”贾振元一行来到西山学生公寓,亲切问候留校学生并送上新春礼包。他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叮嘱他要注意安全,合理安排在校生活,在学校里度过一个平安、充实的寒假。贾振元一行先后来到供暖服务中心、中心变电所、保卫处、五食堂,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校领导认真了解各岗位工作运行情况,向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致以节日祝福,希望他们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为师生度...
红色基因铸魂,科研创新赋能,强国使命在肩。化学学院“红色六地”寒假社会实践团以“红色引领科研路,青春报国展担当”为主题,组织师生奔赴辽宁省抚顺市和沈阳市,深入探寻红色文化根脉,感悟工业精神力量,汲取文化自信养分,铭记历史使命担当。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交流研讨,将红色精神与化学科研深度融合,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强国之路注入强大动力。雷锋精神永传承,化学青年勇担当实践团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沿着雷锋同志的足迹,感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那座13.4米高的雷锋纪念碑,碑体上镌刻着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一致认为应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科研中,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科研创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工业精神铸辉煌,化学力量助振兴实践团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探寻共和国工业的辉煌历程。从古老的纺织机到现代化的数控机床,从传统的铸造工艺到前沿的化工技术,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工业的伟大成就和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
为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作为加强自身锻炼的大舞台、大熔炉、大考场,以实际行动担当青年责任,化工学院以“青行践真知,卓越启新程”为主题,聚焦“以学践真知”“以笔绘山河”两大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家乡建设、理论学习、母校行宣传五类实践内容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化工学院本研学生共组建120余支实践团队,实践队伍数是往年两倍以上,研究生实践参与率再创新高。化工学子深入基层,聚焦发展,关注民生,以实干笃行书写青春华章。知行合一,以真才实学践真知学以致用,实践真知。化工学子结合专业与学科特色,深入企业开展科技主题实践,深度了解“互联网+化工”“AI+化工”等新兴交叉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实践致学,科普入化”实践团前往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探寻新能源背景下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了解人工智能与化工的前沿交叉领域,发出化工行业响应“双碳”目标,创新融合发展的青年声音。关注基层,为大美乡村谋振兴扎根基层,聚力振兴。化工学子走进乡村,结合专业特长,聚焦民生福祉,积极开展实地走访,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连理兴乡”实践团走进沈阳水务集团东部污水处理厂开展走访调研,深入学习该厂创新使用的MBR膜技术,该技术可...
1月23日,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与市领导刘恩举、王标、徐少达、曾波来到我校看望蹇锡高院士、郭旭院士。副校长张弛、康旭东,人力资源处处长丛丰裕陪同看望。熊茂平等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旭致以诚挚问候,对他们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事业进步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熊茂平说,院士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勇攀科研高峰,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大连不断涌现,为“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赋能蓄力。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精准精细对接成果转化,让各位院士专家在大连安心工作、潜心科研、舒心生活。蹇锡高、郭旭两位院士对各位领导的深切关怀和慰问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为大连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二、一,点火!”电脑屏幕中,一枚拖着巨大尾焰的火箭将黑夜瞬间点亮。上升、上升、上升,火箭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消失,随后是地面指挥部的鼓掌与欢呼。张思卓说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观看火箭发射。他喜欢在火箭发射时与直播一起倒计时,目光追随着火箭抛整流罩、入轨。火箭投射在张思卓心里的,是自己未来事业的影子。“我也要投身航天事业,这是我对于未来的期待。”2019年10月1日,东风-17导弹首次公开亮相,其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性能惊艳全场。这一枚枚快、准、狠的大国利器,跨过时空阻隔,在银幕的另一端,触动了一名少年的心。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张思卓毫不犹豫地将工程力学类作为第一志愿并被成功录取;在专业分流时,他也毅然选择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将最纯粹的热情投入到航空航天领域之中。火箭的造就,源自上万个零部件的严丝合缝;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同样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夯实。面对每一个知识点,张思卓都选择“不放过”,但花费时间的长短不是他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初入大学,相较于高中的基础知识,高数思维发散、难度提升,张思卓便要求自己把课本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在刚入学的时候,我想把书中每个地方都搞明白,所以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一次学习三页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