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物理学院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以79.69%位居全校首位,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创学院历史新高。随着各大高校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陆续公布,据青塔整理公布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的114所“双一流”建...
近日,2022年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颁奖活动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校建设工程学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张津育、李果、李泽和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罗婉婷共同设计...
上海朴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2006年-2008年硕士就读于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07-2012年入职齐鲁证券,就职于资产管理部、固定收益总部等部门,2013-2014年担任上海嵩宁投资管理...
4月7日至9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总决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60支队伍进入最后决赛阶段。经过激烈角逐,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DUT-Inno5”团队(学生:陈孝萱、吴雨...
4月1日,第33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8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第7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论坛决赛在山东青岛圆满落下帷幕。经激烈角逐,...
黄越,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0级本科生。连续两年大类排名前二,2021-2022学年近9成课程90分以上,超过4成课程95分以上,先后获得了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
周明慧,女,中共预备党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广播电视学2020级本科生,现任人广2001班学习委员、人文学部团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她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实现单项奖学金从1到5的突破,...
温庆林,北京北特圣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特圣迪)董事长,我校1983级机械工程专业校友,高级工程师。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剧场标准化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遴选结果,全国仅10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宏伟教授成功入选。刘宏伟教授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大连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从事马克思...
北京成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青年校友会会长。1986年—1990年本科就读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先后在黑龙江省水利厅和国家水利部工作,曾获黑龙...
为持续推进“健康工程”,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教职工为学校“新优势锻造年”贡献力量的热情,校工会于4月2日至3日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相约春日智慧交锋”2025年学校教职工扑克比赛。本次比赛共有26个基层工会组成的30支代表队参加,采用淘汰赛制,经过五轮比赛最终决出前三名。赛场上,新手老手齐上阵,参赛队员们全神贯注、配合默契、沉着应战,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以牌会友,充分展示了精湛的牌技和合力突围的团队意识,比赛精彩纷呈。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最终,校机关1代表队摘得桂冠,船舶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亚军,建设工程学院2代表队获得季军。校工会主席屈丽红为获奖队伍颁奖。未来,校工会将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为教职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团结凝聚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学校的新优势锻造贡献力量
4月3日,化工学院刘家旭教授团队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苏际(JiSu)研究员、米克尔·萨尔梅隆(MiquelSalmeron)教授、大卫·普伦德加斯特(DavidPrendergast)及华中师范大学郭彦炳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负载型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Pt-Ce催化剂中氢化位点的形成驱动高效选择性氧化”(FormationofhydridedPt-Ce-Hsitesinefficient,selectiveoxidationcatalysts)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表明在设计高效负载型催化剂时,需要精确构建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界面结构,并充分利用氢在催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刘家旭教授为通讯作者之一,团队科研助理闫思杨工程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效率,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清洁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催化过程的复杂性,催化作用机理与催化剂设计存在着长期挑战,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着明显“鸿沟”。刘家旭教授团队和国际合作者从2019年开始,历时六年时间,经过反复实验及深入研讨,最终通过修饰CeO2上的Pt单位点,设计了Pt2+-Ce3+(Hδ)氢化中心的形成,其C...
为深入推进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助力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推动博士后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学校实施2025年度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4月2日,教师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处与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培育计划工作启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全校232位教师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会。在启动会上,教师发展中心杨文超主任总结了2024年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培育计划工作开展情况,系统介绍了2025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重点与方向;人力资源处丛丰裕处长详细解读了“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剖析了各类人才项目的评价指标和申报要点;科学技术研究院赵美森副院长从申报条件、前期准备和近年来学校申报获批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B类项目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并介绍了学校为支持人才项目申报所推出的系列服务举措。作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生物工程学院刘晨光教授、人文学院王琦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隋天举教授和化工学院周霄博士,分别围绕各类青年人才项目的申报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各自的申报经验与体会。他们的分享为参会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附属肿瘤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深化医教协同、大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理工大学供图据介绍,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科交叉融合及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医疗大数据、智能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多项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两所附属医院秉承“医教协同、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布局,依托大学资源优势,聚力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该校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智能诊疗”迈向新高度;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导向,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更优质、高效、有温度的医疗保障,向着“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原文链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
3月29日上午,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53个项目及个人获评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我校有三位校友获此殊荣。校友张忠元参与项目“癌症基因组数据的多层次图表征学习理论与方法”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吴黎霞(第一完成人)参与项目“面向智慧物流系统的智能学习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韩光洁(第一完成人)参与项目“面向复杂工业环境的现场故障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