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度德国iF设计奖获奖名单公布,由建筑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张路老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安子恒、刘月琴共同完成的作品Public Sports Aid Pile在全球几十个国家逾万件作品中...
近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与非洲影像作品比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拍摄的两部参赛作品——《“非”凡体验 感知中国》图片集与《相遇连...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山东大学共同承办的“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山东济南举办。该项赛...
7月20日至8月6日、8月16日至27日,我校公共外语改革班38名学生代表由李秀英、钱进、王爽老师带队,参加了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Global Youth Leadership Academy, GYLA)。本期主题为“开发...
8月20日至24日,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85所高校、391支代表队的1700余名参赛队员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我校派出的3支队伍再获佳绩,单车拉力项目和...
七月以来,河南省多地出现暴雨致灾,风雨无情,人间有爱,全国各地应急救援队、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在河南参与援豫救灾工作,大工学子也为救灾工作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辽宁省文...
日前,由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在武汉拉开序幕。我校代表队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
7月19日—26日,“农行杯”第25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暨第20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余所高校的1500余名学...
7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主办,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共有94所高校的254组作品参赛,72所高校的126组作品进入现场...
近日,第十二届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全球网络颁奖典礼成功举办。典礼由Car Design Dialogues Asia承办,超过1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汽车设计师参加此次盛会。在刘建军老师和宋明亮老师指导下,...
从有关方面获悉,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鲁渤教授的咨政报告获上级批示,央视新闻频道予以报道。央视新闻频道报道鲁渤教授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的区位和功能优势,为国家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鲁渤教授围绕国家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大需求,为服务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打赢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智慧和力量,主笔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国家、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近20次,并被政府相关部门所采纳。鲁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以及辽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绿色航运经济与智慧港口运营研究中心主任。现担任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民革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
近日,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魏小鹏教授、尹宝才教授、张强教授、杨鑫教授团队的5项研究成果陆续被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期刊(IEEETPAMI、SIGGRAPH2023、CVPR2023、IEEERoboticsandAutomationLetter)录用,其中1项研究成果被计算机视觉顶级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TPAMI)录用,1项研究成果被2023年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2023)接收,2项研究成果被2023年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CVPR2023)接收,1项研究成果被机器人知名期刊IEEERoboticsandAutomationLetters(RA-L)录用。IEEETPAMI在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人工智能领域四个A类期刊中排名第一,是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领域最顶尖的期刊,目前影响因子24.314。根据当前流行的GoogleScholarCitation统计,IEEETPAMI在所有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及人工智能相关期刊榜单上以165分的h5-index排在第1位,主要收录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TPAMI筛选极其严格,每年录用量仅200篇左右。SIGGRAPH是世界上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权威的一个集科学、艺术、商业于一身的CG展示、学术研讨会,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列为A类会...
3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本届学术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联合承办,并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参与协办。会议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高校、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近400位代表参加,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李杰院士致辞程耿东院士致辞3月25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杨迪雄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李杰教授致开幕辞,我校张弛副校长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原校长程耿东教授分别致辞。李杰院士首先对随机振动研究的发端和国内外研究历史作了简短回顾,介绍了“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的发展历程和历届会议参会规模。大连理工大学张弛副校长代表会议承办方大连理工大学,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程耿东院士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随机振动/随机力学与结构优化研究面临类似...
航天电子系统是航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微型化趋势下其在极端苛刻空间环境的高可靠性服役是事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航天电子产品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的性能要求,航天电子产品微互连焊点在尺度效应及多应力耦合作用下失效机理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材料学院黄明亮教授针对微型化发展趋势下航天电子封装制造技术中“尺寸效应—界面反应—界面特性与组织演变—多场耦合下微尺度焊点的可靠性”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尺寸效应对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工艺过程中固界面反应的影响机制,建立了CGC(浓度梯度控制)界面反应理论模型,实现了对航天电子制造工艺过程中各主要动力学参数的精确数值模拟与预测,解决了目前代表性的“熟化”界面反应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尺寸效应”现象的难题,成功应用于航天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与工艺优化,并大大提高了微焊点的可靠性;阐明了航天电子微焊点的电迁移失效机理,明确了航天电子微焊点热疲劳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和可靠性机理,验证了尺寸效应下航天电子产品微焊点的机械振动与环境实验的可靠性。同时,优化工艺参数后的微焊点在特定要求下,可以通过减少三防漆层涂敷次数及厚度,满足产品耐盐雾腐蚀需求并且提升生产效...
北京成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青年校友会会长。1986年—1990年本科就读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先后在黑龙江省水利厅和国家水利部工作,曾获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十佳公仆”“全国水利规划计划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后来下海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曾任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执行副总裁等职。2012年被北京团市委等单位聘为“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并担任了我校建工学部校外导师。2017年推动成立北京青年校友会并担任会长,成立第一个校友艺术团,组建跑团、公益部等,每年组织年会、行业沙龙、迎新讲座、校友助跑等活动,接送在京中转的新疆籍新生,助力青年校友成长,扩大母校影响力。走进田熹东的办公室,迎面就是“大成至朴”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他说,这四个字包含了他公司的名字,更是他的基本信条:“大成则有功,至朴则长久”,已过知非之年,他以自身经历,为“大成至朴”添加了不同层次的注解。他的办公桌上,略显“非主流”,除了必要的办公用品,桌上被笔墨纸砚占去大半,墙上挂着未装裱的书法作品,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书法这件事,田熹东坚持了近四十年。工作之余挥笔泼墨时的闲云野鹤,是他不可或缺的快乐...